看到年輕人創業成功,上門作貸后服務的東場信用社的工作人員也為之高興本報記者李建城攝
說水蛭,有些陌生,但講螞蟥,人們便很熟悉了。它是一種鉆人皮膚、吸人血的生物。如今,這個讓人生畏的“吸血蟲”,在陳坤的手里卻成了致富寶貝。
在欽州港區東場鎮英窩村委的聯營螞蟥養殖基地里,10萬多條螞蟥就養殖在水泥池中。基地負責人陳坤戲言,如今的螞蟥不吸血,改吸金了。“它有很高的藥用價值,市場價可達每公斤200元至300元。”
摸著“石頭”過河的陳坤和兄弟鄧遠建,在去年艱難的起步階段,東場信用社及時“輸血”,3萬元貸款的到位幫扶,助兄弟倆賺到了創業后的第一桶“真金”。
幫到點上
90后小伙成就創業夢
懷著好奇的心,記者跟隨東場信用社的信貸員來到螞蟥養殖基地內,不同于家禽畜牧的養殖場,這里沒有難聞的臭味也沒有嘈雜的聲音,不遠處的鐵棚水泥池里,幾萬條“吸金”的螞蟥就蜷縮在一起。“螞蟥其實是中國傳統的藥用水生動物,經過加工后入藥,具有活血、清淤、治療跌打損傷等功效,目前市場需求量較大。”陳坤說。近年來,由于螞蟥的野生資源日益減少,人工養殖成活率不高,市場一直處于供不應求的狀態,他們看中了商機,便回家鄉搞起了螞蟥養殖。
養殖初期,兩人沒少走彎路,曾嘗試過田養、仿生態養殖等多種方法,但都因成本大、成活率低而失敗。去年,兩人商議著將養殖基地改造成人工大棚,才出現了轉機。但建設人工大棚和養殖水池,使原本就緊張的資金更加緊缺。
得知兩人有較強的創業致富想法,東場信用社的信貸員秦相瑜決心幫一把,“年輕人創業有需要,正是我們主動幫扶的時候。”在他的對接下,3萬元的信用貸款很快發放到兩人手中。“如果不是東場信用社的3萬元貸款,養殖場可能就搞不起來了。”鄧遠建說。利用這筆資金以及一些自己的積蓄,兩人成立了聯營螞蟥養殖合作社,并在原來基礎上,建起了有水泥池、地下水井,并蓋有塑料大棚,能夠防曬保溫的養殖場。
引種育苗,精心飼養,兩人一邊改善養殖環境,一邊掌握養殖技巧,養殖場的螞蟥由最早時的幾百條,發展到現在的十幾萬條,每隔3個月時間,養殖場就有一批螞蟥可以出售。
扶到根上
群眾發家致富有新路
螞蟥不僅為兩人源源不斷地“吸金納銀”,帶來了可觀的經濟收入,也帶動了參加合作社的養殖戶的發展。他們發動周邊群眾加入合作社,參與養殖,為他們提供場地規劃建設方案及技術指導。
現在,已經有10戶農戶加入合作社,戶均養殖螞蟥1萬到2萬條,合作社以保底價價格回購,如果市場價高于回收價,農戶可以選擇以更高價格出售。“信用社幫扶合作社壯大壯實,合作社帶動農戶增產增收,這一雙贏雙收模式,正是我們最想看到的。”東場信用社主任巫慶波說。
今年來,東場信用社不斷和養殖專業合作社、養殖戶之間加強合作,加大信貸投入,優化金融服務,為養殖戶農戶發財致富鋪路搭橋,大力支持傳統和新型特色養殖業,帶動了越來越多的群眾和返鄉農民工創業,帶動了當地特色農業產業化的發展,成為群眾增收新增長點,幫助大家走上致富之路。
評論列表 | ||||
|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綜合新聞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