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波首次養殖成功的鰣魚
近年來,素有 “長江三鮮”之一之稱的鰣魚,在江南一帶幾近絕跡。而在此背景下,人工養殖鰣魚則漸漸興起。而記者昨天采訪獲悉,在寧波,近期已有首批鰣魚通過人工養殖成功上市。
昨天,記者來到奉化蕭王廟街道汪二村,場長袁寧岳正在給人工養殖的鰣魚投喂餌料,成群、銀亮的鰣魚爭先恐后在水面搶食吃,場面頗為壯觀。“這批鰣魚大的有25厘米,重兩斤。這是首次在寧波養殖成功,已開始供應寧波以及周邊市場。”袁寧岳笑著說。
據參與養殖的奉化市海洋與漁業局技術人員劉瑩向記者介紹說,鰣魚是長江中的極品魚類,生活在長江入海口。每年4月下旬順著海潮游到長江下游產卵,兩個月左右又回到大海,屬于洄游魚類。近幾年,長江野生鰣魚難覓蹤跡。現在寧波市場及飯店里供應的鰣魚多為緬甸等東南亞地區進口的,不過進口的鰣魚魚鱗比較大,肉質較粗。在此背景下,浙江、江蘇等地陸續有人開始人工養殖鰣魚。
袁岳寧有豐富的淡水魚養殖經驗。去年,袁岳寧從外地首次引進1.5萬尾鰣魚苗。在市海洋與漁業局技術人員和寧波市水產研究所技術專家的共同指導下,在池塘上面覆蓋了遮陰網,開始養殖鰣魚。
鰣魚既能在海水中生長,又能在淡水中存活。不過,內陸地區由于缺少海水,鰣魚通常用淡水養殖。而這樣養殖出來的鰣魚,肉質更鮮嫩、細膩。
記者在鰣魚養殖基地看到,幾個養殖池內的鰣魚,在水中游動的速度很快,受到外界聲音影響后會跳出水面,成群結隊地轉圈。鰣魚生活習性比較急躁,像是永不休息的魚類,不停地劇烈游動。受到驚嚇時,會一頭撞在養殖池壁上,嚴重的會造成死亡。“今年7月份,一次悶雷嚇到了池子里的魚,結果死掉了上千條魚。”袁寧岳記憶猶新。
“外表看上去像白鱗魚,實際上并不是一個魚類品種。”袁寧岳介紹說,長江鰣魚對水溫和環境要求很高,一般在20℃到22℃之間生長得比較快,而溫度過高或過低,會直接影響生長速度和肉質鮮度。
目前,首批試養的鰣魚如今每尾重1公斤左右,以200元每公斤的價格開始供應市場,已銷鰣魚1000多尾。最近,該漁場又在池塘里投放鰣魚苗2萬尾。
新聞鏈接
鰣魚有“魚中之王”之稱
鰣魚產于中國長江下游,向來被譽為江南水中珍品,與河豚、刀魚并稱為"長江三鮮"。
鰣魚屬長江洄游魚類。每逢春季,隨著海潮游到長江下游,在淡水中產卵繁殖后入海,與一般定居類江魚不同,因此不僅肉質特別細嫩,而且營養十分豐富。鰣魚除含有核黃素、尼克酸及鈣、磷、鐵等營養外,還有補益虛勞、滋補強壯、清熱解毒等功效,有“魚中之王”美稱,俗語有“紅燒鰣魚兩頭鮮,清蒸鰣魚誘神仙”的說法。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綜合新聞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