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多個超市活魚被下架的消息受到高度關注,傳聞滿天飛。作為一個食品安全方面的專業研究人員,我理解普通消費者的擔心,但同時也覺得不必過度恐慌。我自己一直在集貿市場買活魚,今后還會買下去。
這次的事首先暴露出淡水養殖業的對外風險交流不充分,導致消費者對該行業缺乏信任。“高密度、多品種、集約化”是當前水產養殖業的普遍特征,不少地方養殖密度是常規養殖10倍以上。這種方式雖有經濟利益考慮,但也是為了讓消費者吃得數量多、花樣多、價格低。
不過,這種養殖環境下魚愛生病,難免會用抗生素等藥物。另外由于有關養殖技術的教育培訓和科學普及不足,一些養殖戶確實存在藥物濫用問題。從業者們總是害怕把魚如何長大的秘密“泄露”出去,久而久之便形成消費者猜測、養殖者遮掩的窘境。雖然我國水產品抽檢合格率已在九成以上,可一旦遇到個別偶發事件,消費者的不信任還是會被放大,平添各種傳聞甚至謠言。
如今對超市快檢的資金投入不可謂不大,但這次事件卻在某種程度上暴露出檢測儀器的形同虛設。北京超市尚且如此,其他地區情況大致也可推測。有鑒于此,類似魚類這樣的水產養殖和銷售鏈條應注意有錢花在刀刃上,要把防范重心充分前移。
比如從養殖環節開始就嚴格監督抽查,盡量把問題消滅在初始階段。再如要從法律源頭抓起,《農產品質量法》亟須修改、完善,以便與《食品安全法》無縫銜接,如此這樣才能保證食品安全監管體系的完整性和科學性。當前階段,有關水產品環境、獸藥投放使用規范、產品溯源等的法規要求,都應盡快列入日程。
最后想說的是,對食品安全問題的“零容忍”不等于“零存在”。食品安全和經濟發展水平緊密相關,不可能超越經濟發展狀況而超前的。一口吃不成個胖子,多年來的水產品九成以上合格率,相當于考試總是90多分的好學生,從60分到90分易,從90分到100分難。強調在社會共治的高壓態勢下零容忍,但不糾結不可企及的零存在。(作者是中國農業大學食品科學與營養工程學院副教授)
發表評論 |
用戶昵稱: | |
評論內容: |
|
滑動完成驗證: |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綜合新聞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