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北京各大超市活魚下架的消息刷爆了朋友圈,但與此同時各大水產市場的活魚卻照舊售賣。在接近年尾的活魚銷售高峰期,為什么實力相對雄厚的大型連鎖超市卻放棄了賣活魚這塊肥肉?并且下架并不是個例,而是大面積魚缸“集體放空”,這一定是某個環節出了問題。
早在2016年8月24日搜狐財經就曾報道,北京3批次淡水魚被檢出禁用藥孔雀石綠。隨后該三批次產品被要求下架召回。業內紛紛猜測,此次下架是否又與孔雀石綠有關,但超市方面并未給出準確答復,市食藥監局也稱下架屬企業自主行為。凍品攻略猜測這有可能是超市為規避檢測風險,提前做出的挽救措施。下面,我們就此次事件做個深度剖析:
超市做活魚生意,費力不討好
我國消費者對于活魚的需求遠大于凍鮮,但其實超市管理活魚卻實屬不易,成本之高難以想象。管理難度大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確保魚類鮮活需要注氧、保持水溫、喂食、殺菌等消耗,二是為滿足各類需求,要保證品類全面,草魚、羅非魚、鯉魚、鯽魚...都不能少。這些都要商家承擔,再加上人工管理的費用,做活魚生意其實是費力不討好的活計。
用不用禁藥,這是個問題?
活魚從水產市場進入商超、再進入到消費終端需要一段時間,在此期間,保證魚類鮮活就要用藥殺菌,防治病害,前文提到的孔雀石綠就是殺菌劑的一種,商家不用藥,魚就難免會死,而用藥了就會被檢測出來,導致強制下架,進退兩難。禁藥監控難度大的另一個方面體現在投藥操作靈活度高。活魚大多數為養殖魚,養殖環節用藥并非罕見之事,即使在養殖過程中把用藥比例降到最低,也難保運輸和保存過程中不用藥劑殺菌。而且以孔雀石綠為例,這種殺菌劑成本低,且消毒效率高,所以很多商家都使用它來給魚消毒。
活魚敗下陣來,鮮凍魚扛起大旗
近年來,速凍海鮮越來越多地出現在我們身邊,但大多數消費者并不買賬,甚至認為“活鮮賣不完變冰鮮,冰鮮賣不完再變成凍鮮,凍鮮是最不新鮮最沒營養的 ”。其實,冷凍方式取決于魚的種類不同,活鮮主要是養殖魚類,冰鮮主要是近海魚類,而鮮凍主要是深海魚類。
冰鮮是海鮮上岸后在短時間內用碎冰進行保鮮,可將海鮮溫度降到0℃左右,并在運輸和存儲過程都保持在該溫度范圍。這種方式處理的海鮮保存時間較短,不適于長途運輸。
所謂鮮凍,是指急凍后在-18℃以下儲存的海鮮。因為是中心溫度迅速下降達到完全凍結,這種方法阻止了水分流動性所造成的質量變動,確保了海鮮的營養與質量,并且可以殺滅細菌和防止細菌侵入,保持產品原有的品質,利于長時間保存。
而且,鮮凍能夠防止各個環節投放禁藥,而且能夠實現標準化管理,既方便了商超管理,又能讓消費者安心食用,兩全其美。鮮凍是歐美海鮮市場的主流,為了防范海鮮的寄生蟲等問題,西方國家甚至規定部分魚類必須經過深度冷凍后才能上市售賣。
行業洗牌正式開鑼,凍品上線
北京多家超市清空活魚只是個開端,相信在不久的未來,全國活魚市場會經歷一次大洗牌,首先距離消費終端最近的商超系統身先士卒。的確,做凍鮮買賣既能和使用禁藥say goodbye,避免違規,又能降低管理成本,保證盈利,經營者在商言商,何樂而不為。眼下最要緊的就是扭轉消費者對于鮮凍產品的誤解,傳遞正確理念,早日讓鮮凍產品進入家家戶戶的餐桌。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綜合新聞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