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從四川二灘庫區,到湖北全境各級政府都拉開了了拆除網箱的行動。網箱即將成為歷史。一個是網箱的發源地:四川,一個是網箱最興盛的地區:湖北。或許從這兩地能看出網箱的命運。
世紀80年代初,四川眉山開始了金屬網箱式流水養魚技術的試驗,即在渠道流水里修建兩個金屬攔網,在網箱里進行相對高密度的養殖。試驗成功后,全國開始大規模推行網箱養殖不僅帶動了當時各地經濟的發展,更帶動了就業。到2004年,我國內陸天然湖泊中設有網箱養殖的面積達到5310.2公頃,產量達59.23萬噸。優越的湖泊漁業環境與高產的網箱養殖技術相結合,改變了傳統的單純捕撈作業模式,生產出優質的水產品,形成了高效的市場競爭力,促使湖泊網箱養殖迅速發展。
網箱養殖為很多漁民提供了很多的便利,但是它也存在著很大的缺陷:
1.網箱養殖時間稍長,網孔極易被各類雜藻堵死,阻擋水體交換,人工清理費時費力效率低;
2.養殖中后期,網箱底部很容易沉積各類垃圾,例如殘餌,糞便,死掉腐爛的養殖動物等等,清理不便,容易導致病害頻發;
3.網箱內壁相對較粗糙,養殖密度過大,養殖動物容易擦傷體表,引起感染;
4.網箱之間無隔離,病害發生時容易相互感染,難以控制;
5.受自然水域環境影響大,抵御自然災害能力較差,嚴重時可能導致絕產;
6.受材料影響,時間長了易老化破損,直接導致水產動物逃逸,帶來經濟損失。
現在,社會經濟發展迅速,人們不再是以經濟收入為目的。更多的是注重消費品品質,政府部門也更加注重環境的保護和資源的可持續發展。因此,網箱的缺陷受到更多的關注,也就被放大了。
目前,各級部門已經開始著手網箱的拆除工作了。以安徽為例,為進一步加強佛子嶺、磨子潭兩大型水庫一級水源地保護,確保飲水、防洪及航道安全,全面推進環保友好型水庫增值漁業,霍山縣委、縣政府經過充分調研,廣泛征求庫區群眾意見,決定從2013年3月11日開始,集中力量,全力推進佛、磨兩庫現有養殖網箱拆除工作,一個月之內全部完成。
也就是說,網箱養殖時代已漸漸成為歷史。那么,賴以網箱養殖為生存的漁民該怎么辦呢?
一者:科學決策,政策促動。堅持以人為本、改善民生的原則,在充分考慮廣大養殖戶利益的前提下,借鑒重慶、湖北以及滁州等地網箱拆除經驗,組織開展庫區網箱拆除社會穩定風險評估,成立網箱及存魚價格評估技術小組,通過大量走訪調查和聽證座談,精心制定并出臺網箱拆除方案及相關補償政策措施,確保程序合法、決策民主、補償合理。
二者:注重后扶,利益互動。要讓拆除網箱的漁民有飯吃,有經濟收入。在這一點上,安徽霍山縣縣政府是將拆除的網箱等實物折價讓漁民入股到漁業養殖經營集團內,同時每年按照投資股10%的提成給予分紅。并且讓庫區養殖戶優先享受進入縣內企業務工、從事旅游服務、參與水庫增養殖捕撈管理等優惠政策,并對困難農戶給予重點幫扶,以解決網箱拆除戶的長遠生計問題。
當然了,網箱養殖為很多人帶來了很高的經濟收入,也對環境有很大的污染。但是究其根本,問題還是在養殖戶以及魚藥生產企業中。因此,綠色健康的生存環境以及資源的可出續發展是我們全人類的事,并不僅僅是拆除網箱就可以實現的。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綜合新聞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