蝦,是人們餐桌上的海鮮常客,大家是再熟悉不過了。可是,你們見過養在山上的海蝦嗎?聽起來是不是有點匪夷所思呢?讓我們到洞頭見識一下。
萌發轉業念頭
洞頭區鹿西鄉是溫州市乃至全省重要的海洋捕撈基地。近幾年來,由于漁業資源衰竭,一部分與大海“長相廝守”的漁民們尋思著轉產轉業。
在一些人打算離開漁業投入到別行時,有這么一個人,偏偏從鄉村醫師改行養起了對蝦。他就是今年45歲的李海蛟。
“海上資源日益衰退,漁民的收入變差,總不能干等吧。”李海蛟談到養殖對蝦初衷時說,有一天在電腦上看到一篇關于高位養殖南美白對蝦的報道,結合鹿西水質好的條件,覺得很適合養南美白對蝦。于是他萌發了轉業的念頭。
山上建起蝦塘
雖然鹿西海域水質好,養蝦具有得天獨厚的條件,但是沒有灘涂是硬傷。李海蛟沒有被嚇退,想在山上開辟出池塘,把海水引到山上去。
“投這項目的時候,先跟村里簽訂合同。那時人家都笑我們,說在山上養蝦聽都沒聽過。我們可能是全省海拔最高的養殖場。”李海蛟說道。
“當時聽他說要在山上養蝦,我一個是擔心,一個是懷疑。”李海蛟妻子石獻珠說。村里鄰居更是感到不可思議。
李海蛟咬定青山不放松,克服了一個又一個困難。經驗不足就外出學;技術不夠,就請浙江省水產研究所做科技支撐。花了半年時間在外考察,回來看中了養殖的地方后,就自己畫圖、規劃。
努力總有收獲
一年后,昌魚礁山崗上,開辟出了約50余畝的露天平臺,分布著15口大小不一的磚石水泥結構的養蝦池。各種設備應有盡有,一座現代化精養對蝦養殖場拔地而起。
2014年8月8日,是李海蛟和伙伴們值得紀念的日子。這一天,他們購進了500萬尾南美白對蝦蝦苗,進行了首期放養。
李海蛟對“種”在山上的蝦信心滿滿。整個養殖場實施智能化管理。做事謹慎的他,每天都和技術人員一起投料、查看溫度、觀察蝦的生長。
幾番艱辛,一朝收獲。李海蛟用一池又一池活蹦亂跳的蝦,給了眾人最好的回應。他坦言,接下來想給自己的蝦注冊商標,走有機養殖的道路,并投入更多資金,打造上規模的南美白對蝦養殖基地。他希望更多的漁民兄弟加入,大家共同致富。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綜合新聞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