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說今年不少地方冬棚蝦養殖規模都有增加,但是在廣東江門新會一帶,冬棚蝦的養殖規模卻又下降了。過去的這些年,冬棚蝦養殖規模最集中的地區就是在廣東,廣東地區最集中的當屬珠三角地區,江門新會就是一個傳統的冬棚蝦養殖區域,但這幾年呈現出了連續下降的態勢,歸根到底是為什么呢?每個熟悉新會南美白對蝦養殖的朋友肯定都能說出一些原因,結合今年的情況,新會一帶冬棚蝦養殖面臨的問題主要有三個,這恐怕也是整個珠三角地區冬棚蝦養殖戶面臨的問題,不解決好這三個問題,到了下一個冬棚蝦養殖周期,蝦農會再一次面臨信心缺失的問題,只會重不會輕。
今年江門新會一帶冬棚蝦養殖戶放苗主要在11月份進行,尤其是11月中下旬放苗的比較多,但是從中國水產養殖網了解到的情況來看,新會這一茬冬棚蝦養的并不順利,排塘轉養泥鰍或者其他品種的養殖戶并不少。新會一帶也有放苗早的,放苗早、養殖順的冬棚蝦規格也有四五十條了,這部分規格數量非常少,沒有排塘的養殖戶不少人都遇到了上罾慢、吃料慢的問題,有不少人把矛頭指向了蝦苗質量的問題。據了解,今年冬棚蝦養殖戶放苗的時候,不少大的廠家優質苗供應量不足,有的養殖戶無奈選擇了其他中小廠家的蝦苗,蝦苗質量參差不齊,直接影響了冬棚蝦前期的養殖效果。冬棚蝦的養殖利潤高,很多養殖戶都知道,所以才有人堅持養殖冬棚蝦,在一些列準備工作做好之后,有的養殖戶卻因為無法從大廠拿到足夠的蝦苗,只能退而求其次了,這給后面的養殖不太順利埋下了伏筆。
據利洋某技術經理介紹,今年新會冬棚蝦養殖規模繼續減少了,多數人信心不足,可能是受到了一而再再而三養殖失利、不賺錢的打擊,轉而養起了泥鰍或者羅氏沼蝦等品種,“其實今年冬棚蝦養了一陣子了,天氣還是很順利的,但是一些養殖戶拿的蝦苗質量不行,導致排塘和生長速度慢的問題比較明顯”。和往年相比,今年新會一帶不少冬棚蝦養殖戶已經降低放苗密度了,“這是個很好的轉變,但是在深水養蝦和增氧方面,不少人做的很不不到位,還需要慢慢的推廣這兩個理念,當地養殖戶年齡普遍偏大,觀念改變比較難”。
關于深水養蝦和多布增氧機這兩個問題,這位技術經理認為不少養殖戶是用養殖二代苗的思路來養一代苗,不太容易行得通,“現在越來越多的養殖戶接受一代苗了,但是還是用老思路來養一代苗,很多人并不理解這會帶來很多問題,因為一代苗和二代苗的特點有差異,養殖戶要針對性地調整自己的管理方法”。在深水養蝦方面,他認為現在冬棚普遍存在的問題是蝦塘水位較淺,很多養殖戶認為一米二的水位已經足夠了,有的只有一米多點,“如果冬棚塘水位能維持在一米五以上,水體的穩定性會更好,遇到天氣變化的時候,水位有明顯差距的冬棚面臨的應激性問題肯定不同的,但是水深又不是越深越好,水太深的話,池底不能照射到陽光,浮游植物數量少,光合作用產生的溶氧量少,加上池底有機物的分解,使下層水中溶氧越來越少,加重底質的惡化”。所以建議養殖戶在放苗前放水這個環節就一次性做到位,進水方便的養殖戶可以根據需要調節水位,但是像新會一帶,很多地方水質本身就存在污染,進水換水難度比較大,所以最好在放苗前就一次性放到位比較好,“有的養殖戶因為確實進水困難,有的養殖戶則感覺放水多,增氧機數量不夠,導致增氧量不足,水深一些的話,就要相應地增加增氧機,這又是一個成本投入,不太舍得花錢”。
以十畝冬棚蝦面積來計算,現在很多養殖戶都安排了五臺左右的增氧機,實際上如果能增加兩三臺增氧機,配合深水養蝦的觀念,養殖的效果會明顯體現的,“最完美的安排應該是十畝十臺增氧機才好,但是養殖戶如果稍微增加兩三臺,感受到確實的好處,以后會自己往這個思路去考慮的,冬棚蝦的利潤是很好的,養的好了賣出高價格,增氧機的投入真的不算什么,很多養殖戶不知道為什么不算這個帳”。目前養殖戶的誤區就在于,在調水用藥這塊的技術做的確實不錯,但即便是這樣,如果水位不夠或者增氧機數量不夠,水調的再好,也很難說就一定能養好蝦,天氣好的時候能好一些,天氣變化劇烈的話,水位淺的話,水溫、溶氧、氨氮、亞硝酸鹽等參數變化都會很大,直接影響到對蝦的生死存亡,“其實這不僅僅是新會一個地方存在的問題,整個珠三角地區都比較普遍,如果養殖戶能在這個方面有所轉變的話,再選購到好的蝦苗,冬棚蝦的養殖效益肯定會大大提升,蝦苗的問題也很要命,沒有好的蝦苗,再好的環境再好的設備投入,很難說能有多好的效益。這個觀念輸送改變的過程肯定很漫長,就像以前很多養殖戶喜歡放很高的密度,現在很多人觀念改了,主動降低密度,效果是很明顯的,這個觀念已經深入人心了,但是在深水養蝦和增氧機投入方面的改變,才剛剛開始”。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養殖綜合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