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南寧惠爾納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黃明安
2016年的歲月已匆匆流走,2017的新年早已啟程,除了海南市場現在正進入尾茬蝦的養殖收獲階段外,沿海絕大部分地區的露天養殖早已暗然退場,消聲匿跡,對有時間觀念的水產人來說,2016白對蝦露天養殖草草收場好象已是三個多月以前的事了!2016對華南地區來說,這個冬天確實不會太冷,但白對蝦露天養殖的寒冬卻或許剛剛才開始!2016年,白對蝦全年產量急劇下降,飼料產供銷需求嚴重萎縮,飼料、蝦藥市場競爭態勢加劇,中茬蝦、尾茬蝦投苗前期養殖白便、偷死嚴重導致養殖失敗而草草收場再度引起水產養殖業各方面的高度關注,2017有多少養殖資源還可以重來?!——2017,白對蝦的露天養殖,您還有錢養嗎?您還有多少信用可以透支?!您在出發前找到了成功可控的養殖思路與方法了嗎?!您將如何實現效益養蝦,走出窮養蝦、賒銷養蝦的困境?你與養蝦致富的夢想還有多遠……?!這些擺在每位水產養殖人的面前繞不過、躲不開、像白開水一樣再簡單透明不過的問題已變得相當現實與嚴峻!因為,白對蝦養殖產業發展的步態告訴您:白對蝦養殖產業正走向資源限制性兩極分化的發展態勢!新一輪養殖業態已初步形成,留給大多產能落后的養殖散戶已不再是希望和拚博,而更多的是艱難的轉型與博奕!
目前,白對蝦的養殖產業已進入一個艱難的轉型時期:一是種源的轉型,主要為種苗公司加大與國際種苗企業的生產合作力度,力爭母親蝦的本地孵化;二是老化酸化的粗放型大面積土泥池向集約化的小面積型高密度高位池養殖的過渡轉型;三是露天養殖轉向大棚和冬棚養殖的過渡轉型;這三大轉型的一個共同的顯著特點就是加大了基本保障的資金和技術投入力度,規模和熱情正一步步高漲。
一、種源親蝦的轉型:主要為種苗公司加大與國際種源企業的合作力度,力爭母親蝦的本地孵化。這種轉型的過程最終能為成品蝦的成功養殖提供多少品質保障,托起多少成功養殖的新希望現在我們還不得而知;因為親蝦種源的培育,不是單靠有“工匠精神”的勁就能在短期內解決得了的,需要技術,更需要長時間的沉淀才行!總的來說,未來3-5年,種親蝦的品質問題也不可能有革命性的突破,期望種苗的強化改變來推動白對蝦的產業得以快速、良性發展不可能、也不會太現實,優質的種苗資源也將越來越少,因為有一點、至關重要的一點:我們至少現在還不知道種親蝦成功育苗的技術標準界限在那里!現代化的種苗孵化車間及數以千萬的生產場地投入并不能說明些什么,因為托起養殖戶心里認可高度的,不是規模與宣傳炒作,而是持續可控的養殖成功率與養殖效益!誠然,種苗并不能決定成品蝦養殖成功與失敗的界限,但卻承載著養殖戶的所有希望!種苗是白對蝦成功養殖一個限制性的基礎條件,種苗的艱難轉型,將直接決定白對蝦養殖產業發展的廣度與深度;但種苗的成功轉型,惠及的卻不一定是“千家萬戶”,而是具有養殖設施保障和技術保障的不斷創新者!因為技術的進步與成功轉化與具有強大的基礎保障與不斷創新能力的人進行有效結合,才能產生強大的效能!所以,未來種苗的成功轉型將是:強者更強,弱者更弱,成功的人自然更易成功,連年失敗失收,還處于窮養蝦、賒銷養蝦、負效益養蝦狀態的養殖者將步履為艱,最終被殘酷清場或自動退場。因為,白對蝦養殖高風險投入、高效益高回報、集資金密集型和技術密集型于一體的產業特性決定:不斷創新的成功者才能優先擁優質的養殖資源;而優質的養殖資源又必須與具有不創新能力的人匹配才能體現和發揮自身存在的品質價值,這就是優勝劣肽法則。所以,沒有資金實力與技術革新能力的散戶蝦農,盡管這個群體目前非常龐大,但也不可能決定和阻止得了新技術改革的分化趨勢!露天養殖的沒落與冬棚、大棚養殖的興起就是一明顯的技術分化動向。
二、 老化酸化的粗放型大面積土泥底池向集約化的小面積型高密度高位池養殖的過渡轉型:這方面的轉型將是一個能動性很強的主流動向,并將勢不可擋!現在和未來不久,1-2畝/每個的高標準高位池塘正在和將以每20畝~40畝的單元成片增長,集結成群,高技術、高資金密度投入,高度集約化生產管理的養殖業態將逐步形成。轉型的動力在那里?首先就是源于優質養殖資源的日益減少與限制性影響!轉型的出發點和訴求點就是最終要做到具有風險保障、以有效的風險保障來實現效益養殖的突破,而不只是有產出沒有投資時效的養殖狀態!轉型的具體表現,從資源有效率配置的角度來看:
一是使用水源資多、占用耕地面積大、單位出產量低、總體養殖效益差的養殖戶將得不到行業重視與政策支持,唯一的辦法只能是轉型于魚蝦混養,走低投入低產出的生態養殖路線。因為占用資源多而沒有產出效益首先是不符合國家的產業政策導向;其次是不符合對蝦養殖產業的技術特性和發展要求。
二是生產模式僵化,生產管控觀念落后,沒有什么資產保障,技術創新能力差,單位養殖效益差、你處于窮養蝦、賒銷養蝦狀態的養殖戶將被限制性發展或清退,一個簡單的道理就是:你養10畝土塘占用的公共資源多但產出的養殖效益都沒有別人養1畝高位池塘產出的效益多,誰還有興趣在既沒有資產實力又沒有技術創新能力的人身上多花費心機和浪費時間?!
三是生產場地設施齊全,生產管控思路與方法明確,養殖技術創新能力強,占用資源少,持續成功率高,投入產出單位效益高的蝦農將受到青睞!你將會得到更優質的種苗、飼料、蝦藥、融資服務及養技術服務。現在可謂是到了白對蝦養殖是“向左走,還是向右走”的時候了!
三、露天養殖轉向大棚和冬棚養殖的過渡轉型:正如我在前面“冬棚養殖,將開啟可控養蝦的新時代”的文章提到:大棚、冬棚蝦養殖發揮了水產養殖的能動性,體現了一種“人定勝天”的革新勇氣與變革力量。白對蝦成功養殖的最終出路就是要能把不可控的因素變為可防可控的因素,把水產養殖能動的因素表現出來!白對蝦露天養殖出現的問題不是弧立的、片面性的,而是產業鏈上系統性的問題!冬棚養殖、大棚養殖,對產業鏈上的種苗、飼料和蝦藥企業都是一種全新的發展思考與挑戰,白對蝦露天養殖的失敗失收,帶給廣大蝦農朋友的不僅是經驗與方法上的檢討,而更多的是利益觀念上的改變,是養殖技術與養護思路上的革新!
白對蝦冬棚、大棚如能取得成功養殖,就更能體現養蝦的“可控”性,更能喚醒人們對養殖資源的倍加珍惜和合理利用,從對利益的盲目追逐轉向對養殖產業資源中的水源、種苗、飼料、蝦藥等養殖資源品質問題的關注;從對蝦病和水質問題的亂治亂排中轉向對防控養護技術的關注;并通過對白對蝦養殖技術新試驗、新方法、新思路的探討,從成功養蝦只靠天吃飯的悲觀宿命論中轉向對可控養蝦新技術方法、思路、過程與環節的重視與關注。在可以預見的下一年度,冬棚蝦、大棚蝦養殖將方興未艾,成為一股支撐白對蝦養殖產業繼續發展前行的重要力量。
總結以上,白對蝦養殖產業面臨的三個艱難轉型,是產業鏈上系統性的轉型,一頭在產業鏈的上游(前端);另一頭在產業鏈的下游(后端);中間是養殖管控技術、資金、養殖管控思路與方法的同步轉型,這樣的產業轉型是整體性和顛覆性的,這種調動市場資源的有效配置、符合國家長遠發展政策的、自發推動性的產業轉型將具有劃時代變革的意義!將對白對蝦養殖產業的長遠、健康發展產生不可估量的影響。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養殖綜合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