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我國官方數據顯示,由于受到臺風、疫病和水體污染等因素的影響,同時許多蝦農紛紛退出養蝦業,導致2016年我國對蝦養殖主產區的南美白對蝦(Vanamei shrimp)減產30-40%。
2016年9月,38個養蝦場專家組對6個主要蝦類養殖大省作了大量調研工作,結果顯示我國蝦農今年面臨著眾多挑戰。該報告綜合調查中記錄的增減量,并考慮到不同地區的產量,發現2016年南美白對蝦整體減產14萬噸。
藍色 - 廣東省;紅 - 廣西省;綠色 - 福建省; 紫色 - 江蘇省;黃色 - 山東省;綠松石色 - 河北省
其中,海南是2015年第三養蝦大省,但這次統計結果未將其產量包括進去。然而,海南的產量據報道今年也有所減少。
據廣東省海洋與漁業廳(Guangdong Office of Oceans and Fisheries)最新公布的報告顯示,中國最大的對蝦產區——廣東省的蝦產量下降最為明顯,比去年減產41%。
從省份的分布來看,南方沿海養蝦大省(廣東、廣西、福建、江蘇、海南)多減產,反而北方(山東、河北)兩省蝦增產。
先來看看南方的整體情況!
一、廣東減產41%:臺風+疫病+水污染+劣質親蝦+蝦農改行
據《中國漁業統計年鑒2016》(Chinese Fisheries Statistical Yearbook 2016)的數據,2016年廣東海水養殖的南美白對蝦產量為34.6萬噸,比2015年減產142,000噸,同比減少41%。廣東是南美對蝦2016年第一減產大省!
廣東海洋與漁業廳的報告稱,南美白對蝦養殖除了遭受臺風、疫病和水污染等不利因素的影響外,蝦農退出也是一個很大的影響。事實上,廣東有很大一部分蝦農不再養蝦,僅次于廣西省。
報告中講道:“很多情況下,(廣東)有些池塘里,滿是工業廢棄物和養蝦產生的廢物。”當然還有其他挑戰,諸如親蝦(即種蝦)質量次和水生動物疫病問題此類,十分棘手。
二、廣東對蝦大減產:“天災人禍”,“意料之中”!
還記得2016年9月在廣東召開的GOAL大會上,來自佛羅里達大學的詹姆斯·安德森(James Anderson)教授估計,中國南美白對蝦產量當年將大規模減產。不出其所料,事實也果真如此。
一位不愿具名的業內人士告訴《暗流新聞》(Undercurrent News),廣東這次減產30-40%還算屬于“合理范圍”。 “2016年廣東的南美對蝦養殖出現明顯的較大規模的減產。“該業內人士提到的減產原因,與報告中提到的因素毫無二致。
綜合看來,這次的“天災”因素主要是不可控的臺風天氣。另外其他的因素,多離不開“人為”因素:養殖出現疫病與養殖密度有一定關系;嚴重的水體污染,也是人為所致。在“天災”與“人禍”的雙管齊下,白蝦減產實則預料之中。
三、廣西減產5%:蝦農轉行最多,只因養殖規模大,減產萬噸居第二!
廣西省養蝦場同比減產5%。但是,由于該省養殖規模較大,這意味著減產11,200噸。
然而,廣西用于養蝦的土地面積減少最多,同比下降21%,這意味著更多蝦農不再養蝦,也是全國蝦農減少人數最多的省份。
除了廣東和廣西,福建省和江蘇省今年的南美白對蝦產量也大幅下降。
四、福建減產30%:洪災+臺風不可逆,蝦農轉而養大蝦!
其中,東部沿海福建省在6月中旬至7月遭受嚴重洪災,9月份又受到“莫蘭蒂”(Meranti)和“鯰魚”(Megi)臺風的影響。相應地,福建省被調查到的養蝦場,2016年其南美白對蝦減產2.07萬噸,同比下降30%。
福建溫棚蝦投苗
與廣東省不同,福建用于蝦類養殖的土地面積并未減少,這是用來估計養蝦農民數量的指標。福建的蝦轉而去養殖更大尺寸的蝦,從而能以更高的市價售出。2016年福建南美白對蝦的平均價格為58.4元/kg,而廣東是40.1元/kg。
五、江蘇減產31%,夏季洪澇是主因!
江蘇省也受到夏季洪水的影響,報告中那些被調查的養蝦場減產8600噸,同比下降31%。
緊接著,來看一下北方的情況!
北方的兩大養蝦省份表現都不錯:山東增產一半還多,河北增產約1/4。這可能因為沒有遭遇南方養蝦經常面臨的氣候以及天氣劣勢!
北方南美白對蝦產量增多,溫棚養蝦再造好氣候!
北部兩省(山東和河北)的養蝦場產量增加,分別同比增長56%和23%。山東同比增加39300噸。
北半球國家經常性冬季很冷、夏季很熱。因此在這些北部省份,白蝦往往在溫棚里工業化規模養殖。
南美白對蝦苗落戶山東滕州市
河北唐山一育苗室養蝦
價格上漲:蝦少了,供需失衡,漲價是必然的!
最近,《暗流新聞》還發現中國的蝦市上小型蝦到處都是,并且極為廉價。這是由于疫病爆發,蝦農沒等蝦長大就捕獲上市。
然而,報告指出調查的養殖場中,5個省份的蝦(包括去尾或者帶殼)平均交貨價(farmgate price)上漲。一般來說,這有助于平衡減產帶來的收益降低。
廣東平均價格同比上漲3.1%,達到40.1元/kg;廣西(15%,37.9元/ kg);山東(-7.4%,33.0元/kg);福建(4.5%,58.4元/ kg);江蘇(4.4%,35.3元/ kg);河北(14.9%,42.2元/ kg)。
從整體情況看來,這也就解釋了為什么中國2016年進口對蝦大幅增加。
所以,中國在2017年如何迎戰對蝦養殖?
白蝦的疫病防治是關鍵,同時多從國外進口優質蝦也不失為一條出路!另外,從今年元旦起北極蝦等海產的進口稅大幅下降,勢必有大量海產涌入中國滿足國人所需。
評論列表 | ||||
|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養殖綜合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