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2016年12月,通心粉社區聯合農財寶典水產版、中國水產養殖網、《中國漁業報》,重磅推出“2016原創崛起·首屆中國水產自媒體領袖價值榜評選”活動,選拔出一批在行業擁有極高話語權的自媒體人。近日,通心粉社區推出“開年巨獻”系列內容,邀請自媒體人集體發聲,為廣大養殖戶2017年的養殖事業提供積極建議。下文為“2016水產行業年度最具影響力自媒體人”施衛民的作品:
現在水產養殖生產中不可避免的需要使用包括調水、底改、治療性的藥物等等用品,這些用品都不是普通的消費品,養殖戶購買這些用品的目的非常強,就是:通過購買金額有限的產品,來挽回可能是價值100倍甚至1000倍的財產。也就是因為這個“目的”,就可能會因為結果而引起糾紛,所以必須把“水產用品”視為是有功能性的特殊產品來看待。曾經有一個知名專業人員在咨詢會公開直截了當地說:養殖戶追求的是立竿見影,水產藥品哪里有這么一回事?這個表態當場就引起了許多滾粗的吐槽。公開吐槽“滾粗”的確不好,不文明!不過想一想如果養殖戶亞硝酸鹽已經高到威脅到養殖品種的生命了,你還瀟灑的實行解毒、抗應激等等沒針對性的措施,一天后養殖的東西都不行了,總說不過去吧。還有,無論是養蝦還是養魚,最為多見的暈菜例子是:天天按你的指導,這樣分解改底、那樣底改輪著來,到頭了底部太臟卻是養殖失敗的原因。這些暈菜例子相信許多朋友都會嗷嗷叫。
在養殖環境相對惡化的今天,許多水產用品不再是多年前靠大批發的薄利多銷或者大賒貨的營銷模式了,而是變成帶有技術指導性質的問診售藥形式了。面對目前這種養殖環境,有時候水質、底部或者其他問題,幾天就可能導致大損失。所以要理解養殖戶追求立竿見影的要求,同時是否可以把這個立竿見影理解為:希望你給他的措施一定要有針對性?舉一個例子:
9月6日,廣東臺山的一個淡水魚蝦養殖場,有幾個池塘都相繼出現蝦偷死現象。當時最嚴重的那個池塘的亞硝酸鹽濃度高于0.2ppm,其他池塘水體亞硝酸鹽也接近0.2ppm。水色肉眼觀察不感到太濃。飼料臺的蝦總體看目前還是比較健康的,不像是急性轉染病。當天經過用生物改底、有機酸解毒、中藥抗應激和微生物(活菌)調水后,9月8號病情更為嚴重,亞硝酸鹽濃度已經接近0.3ppm。9號改為選擇增氧改底、使用更加優質的有機酸產品解毒、使用營養抗應激產品,再用氨基酸培藻,以期望以藻降低亞硝酸鹽。
經過上述處理,9月11號對蝦的表現更加不妙了,其中原來亞硝酸鹽相對高的那個池已經出現了浮游。當另一個技術員提出再換一種有機酸解毒,底改改為腐植酸鈉改底,同時轉用一個專利產品抗應激后。養殖場老板憑經驗他非常明白,這時候已沒時間讓他再嘗試了,需要的是立竿見影的、有針對性的措施,否則全軍覆沒不是不可能。當時的情況如是:
蝦已經不吃料了,其中一個輪養泥鰍的池塘白天也有大量的巡游。
這個養殖戶經驗比較豐富,對歷經幾次的改底、解毒、抗應激和調水方案后,認識到目前這種困境很大程度就是底泥惡化引起的。因此接受其他咨詢建議采取;
1、停料;
2、撒增氧劑;
3、盡可能的換水;
4、采取降低底泥有機肥進入氮循環幾率的改底方法。
目的:盡快把底泥極端富營養化的狀態改善過來。
以上前3個措施是輔助措施,關鍵在第四個措施。同時根據次日的觀察指標來調整處理方案。這個養殖最終還是以比較少的損失度過了全軍覆沒的難關。
但是由于對蝦異常狀況已經持續好幾天了,以上的措施到底是否及時不好說。所以讓養殖場要有個萬一處理不好的心里準備。同時也讓養殖場在采取次日觀察:
1、對蝦的活力是否有提高,觀察指標是飼料臺提起來,對蝦是否會活蹦亂跳;
2、底部是否有所改善,觀察指標是飼料臺提起來是否比昨天干凈;
3、死蝦有沒有減少;
如果次日以上這些指標都沒有改善可能就要放棄了,畢竟拖的時間太長了,賣一點總比全軍覆沒好。
問題的處理過程中,也和養殖戶共同討論過這幾個問題:這種情況為什么不大量使用活菌?為什么不能夠使用培藻的方法降低亞硝酸鹽?需要他密切配合觀察以上3個指標的用意。
到了9月13號,結果是:
1、所有的池塘大多數飼料臺提起來,對蝦蹦跳明顯比昨天好很多;
2、所有的池塘大多數飼料臺提起來明顯比昨天干凈;
3、大部分池死蝦明顯減少但是其中一個池死蝦依然沒有減少(規格是50頭左右)。
當天采取的措施是,沒有改善馬上賣了,已經改善的進一步調整好。到了9月16號,已經沒有死蝦了,亞硝酸鹽已經降低到正常范圍。飼料臺提出水面也感到干凈了,臺底沒有粘膜,對蝦吃料已經正常。
這個例子說明:一般養殖戶和經營商的目標是一致的,就是解決養殖過程中出現的難題。但是處理中,經銷商盡可能地要這樣做:
1、找到導致魚蝦異常的原因,不要老往應激、有毒素哪里猜;
2、把處理問題的原理、藥理同時告訴對方,讓養殖戶配合觀察措施是否正確,不要怕養殖戶學會觀察藥效會發現自己的失誤,誰都會有失誤的時候,能夠及時糾正就行;
3、是藥三分毒,在盡可能避免藥物副作用同時要預測到措施可能的副作用和應對措施同時告訴對方,避免病急亂投醫的現象。這里就要求經營商真的明白:你使用的產品是什么?
4、對無能為力的疾病應該直截了當的告訴對方,不要含糊。這樣可能會減少誤解也更加容易達成共識。
不可否認,現在在養殖一線,有許多高素質的技術人員,所以要多交流,不要自以為是,更加不要以一些創造性的、抽象的病因來鬧笑話。
作者:廣州市勝維飼料有限公司高級工程師 施衛民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綜合新聞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