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淡水魚市場行情多變,加上成本增加,四大家魚養殖更是難以取得較高效益。嘉魚縣沿湖村大合水產合作社的周德永,卻在自己承包的36畝魚塘里養鯽魚、草魚和花白鰱,連續五年取得畝均效益5000元以上佳績,甚至在一個生產周期里畝均獲利近萬元。
團魚塘用上了新技術
3月10日,4塊魚塘整整齊齊排列著。塘中一條魚都看不到,而在兩個池塘交匯處并排著三個110平方米的水池里,草魚上下翻滾,攪起水花陣陣。
“這是‘低碳高效池塘循環流水養殖技術’。這三個小水池,里面養的魚比普通池塘多5到10倍。”魚塘主人周德永告訴記者。循環流水養殖技術巧妙利用了循環的流水,兩個各接近30畝的外池不養魚,而是用于循環流水,在兩個池塘之間修建了三個小水池,所有的魚被按照不同生長階段安排在三個水池中,每個池子有五六萬斤魚。在小水池盡頭,有專門的設備將魚糞收集起來送到發酵池中制成有機肥料。
“整套系統是‘內池養魚,外塘養水’,保證了魚塘水體的質量。因為小水池中的水由水泵帶動,水流較大,魚的‘運動量’也比較大,和普通池塘魚比起來肉質更緊。”周德永說。
“現在不僅自家使用了該項技術,我們還幫周邊的養殖戶改造了魚塘。”周德永說。合作社帶動周邊20多戶群眾生態養魚,“采用了循環養殖技術,有利于周邊環境的保護,也提高了魚的品質,賣價也高。”周德永樂呵呵地說。
循環養殖利用率翻番
周德永告訴記者,選擇好的養殖方式只是第一步,一個聰明的漁民必須學會適時捕撈,選擇好的時間出魚上市。
周德永準備了兩個硬質沙壤土池作為專養池。“這是專門用來培育夏花的。”周德永介紹,魚苗下池后,經20—30天的飼養,體長達3厘米左右的稚魚,因出塘正值夏季,故稱夏花 。
按照一大一小兩個塘,周德永每年四五月份購買鯽魚苗200萬尾放養于小池塘中,草魚苗120萬尾則放養于面積大的池塘中,分別進行培育。
“每年的6月10日左右開始賣夏花,一直可以賣到8月中下旬。”周德永說,他每年產夏花7000公斤,僅這一項,可以收入14萬元。
周德永說,每年的5月下旬開始銷售成魚,成魚銷售結束后及時清塘消毒,放養夏花培育魚種,每年10月中下旬開始銷售魚種并將魚種并塘,挑選大規格魚種放養,以鯽魚為主養品種,同時套放花白鰱、草魚。
如此一來,周德永的魚塘利用率是一般魚塘的兩倍以上,大大提高了生產效益。去年,他共生產成魚25000余公斤,畝效益高達9200元。
小竅門帶來大效益
周德永說,一些養魚的小竅門,可以讓養殖效益提高。
魚娃娃喝豆漿。周德永的魚苗下塘3天后,他會每天磨豆漿,分成4~5次沿池塘四周均勻潑灑。
“魚苗下池后,它的生長主要靠攝入一定的營養。”周德永說,豆漿中所含的營養成份較全面,魚苗吃后生長快,且魚體也健壯,抵抗力強,可以減少魚病發生。
加強水質管理。周德永說,每周加注新水一次,每次20厘米左右,根據水質情況,每隔7~10天使用生物肥一次,每塘口一次用量25千克,6月1日就應該每天正常使用增氧機。
“養魚不要懶。”周德永說,在養殖過程中加大生石灰清塘消毒的使用量,魚類生長季節每天正常開增氧機,7~10天使用一次調水改底制劑,還要加上防病的一些措施。
周德永說,他的魚塘從未發生過重大疫病,“養魚最怕病,沒病就不會有大損失,效益自然有保障。”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綜合新聞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