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不完全統計,2016年,全國“南澳金貝”的養殖面積顯著增加,廣東、福建兩省的養殖總面積約在3~5萬畝,且收益明顯。以2015年為例,“南澳金貝”商品貝在產地的批發價為每公斤20~25元,每畝純收入超過2萬元。
擁有著高回報率的“南澳金貝”還在2015年“出國”了。2015年,“南澳金貝” 被推廣到馬來西亞沙巴州,并被列為婆羅洲扇貝公司的主養品種,成為我國第一個走出國門的貝類新品種,同年,“南澳金貝”還被全國原種和良種審定委員會審定為國家級水產新品種,并成為廣東省第一個國家級貝類新品種。
擁有這么多“高冷”頭銜的“南澳金貝”是怎么來的?傳說中貝類的“顏值擔當”是真的嗎?畝產利潤是否真的能超過2萬元?為此,《海洋與漁業》記者訪到汕頭大學理學院海洋生物研究所教授鄭懷平,請他解開疑團。
歷時兩年培育
據了解,2008年春開始,鄭懷平組織課題組采用家系選育和群體選育結合方法,以純化金黃色外觀色澤、提高類胡蘿卜素含量為目標,開展華貴櫛孔扇貝良種培育工作。2010年其科研團隊就培育出富含天然類胡蘿卜素的華貴櫛孔扇貝金黃色新品系。僅僅歷時2年,課題組經過4代人工定向選育和2代示范養殖培育成功“南澳金貝”。
汕頭大學理學院海洋生物研究所 鄭懷平教授
至于為何選擇華貴櫛孔扇貝“南澳金貝”作為研究對象,開展遺傳育種研究工作,鄭懷平表示,是產業發展需要。“近年來,在人工繁育苗種過程中,由于使用的親本數量有限,特別是雄性個體使用非常少,近交就不可避免地發生了,由此導致養殖的扇貝產量低、品質低、價格低、病害嚴重等問題,使得華貴櫛孔扇貝養殖產業嚴重滑坡。”鄭懷平說,產業發展迫切需要培育出高產、高值、抗逆的新品種。
隨后,鄭懷平組織課題組對單個種貝快速催產、單配授精建立家系、新品系篩選和純化、總類胡蘿卜素含量快速檢測、抗逆性快速定量檢測等技術綜合研究,終于培育出了“南澳金貝”。
“高顏值”是真
外界流傳的“南澳金貝”是貝類的顏值擔當的說法,逗笑了鄭懷平。“它的外觀色澤金黃,貝殼、閉殼肌、外套膜均為金黃色,是很漂亮的。”鄭懷平說。
不過,除了“高顏值”的特點,“南澳金貝”還具有高營養和抗逆性強的特點。據介紹,其富含類胡蘿卜素,肌肉組織的總類胡蘿卜素含量為普通養殖種的10.80~28.95倍,營養價值高,抗氧化能力非常強(比普通養殖種高3.4倍);且“南澳金貝”抗低溫能力強,10℃時的低溫耐受率是普通養殖種的2.9倍。
無論從感官品質還是營養價值、抗逆性等方面,“南澳金貝”的優勢都不言而喻,后一經示范養殖和推廣,就產生了顯著的經濟效益,受到扇貝養殖者和消費者的喜愛。也促成了“南澳金貝”規模化育苗和養殖產業的快速發展。
畝產利潤確超2萬
“經過多年的示范養殖和推廣,‘南澳金貝’每畝(這里指每畝養殖150籠、每籠10層、每層養殖15~30個)產量在1500kg~2300kg。從規格(殼長)1.3cm的稚貝養殖到7~8cm的商品貝約需9~10個月,扣除苗種、網籠、人工及其他費用,畝產利潤過2萬元。”鄭懷平說。
從2012年開始推廣養殖至今,“南澳金貝”的高利潤使得其快速被行業認可,在福建、廣東、海南等南方沿海地區廣泛養殖,并被列入福建省2017年漁業主導養殖品種上報農業部。
“目前,‘南澳金貝’的養殖模式主要是傳統的近岸淺海筏式養殖,幾乎全部采用筏式籠養方式。”鄭懷平建議說,在養殖“南澳金貝”過程中可采用低密度養殖,對于3cm以上的稚貝放入3cm孔徑的養成籠時,每層放養密度在15~20個。鄭懷平認為這樣養殖成活率高、生長快,產量也不會顯著低于每層30個的傳統養殖方式。合適的海區、精細的管理,從3cm稚貝養殖到7~8cm的商品貝,養殖存活率高達80%以上。此外,低密度養殖的個體較大、市場價格較高,而且需要苗種少、成本低,因此,總效益會比較高。
據不完全統計,2016年全國“南澳金貝”的養殖面積比去年顯著增加,廣東、福建兩省的養殖總面積已達在3~5萬畝,經濟效益好是主要的增長原因。以2015年為例,“南澳金貝”商品貝在產地的批發價為20~25元/kg,每畝純收入超過2萬元。但值得注意的是,2016年由于養殖面積急劇增加,價格也有較大回落,降低到13~18元/kg之間。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養殖綜合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