胭脂魚的地方名很多,如黃排、紅魚、燕雀魚、紫鳊魚、看塘魚、火燒鳊等。胭脂魚原是長江和閩江的經濟魚類,具有生長快、體型大、病害少、食性雜、易捕撈、肉味美等優點,是我國的一種珍稀魚類,被列為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另外,胭脂魚幼魚身體上的3條斑紋非常美麗,大有熱帶魚的風采,但又沒有熱帶魚難越冬的缺點,因此它又是一種頗受歡迎的觀賞魚類,經濟價值極高。現將胭脂魚人工繁殖技術介紹如下:
一、親魚來源與培育
目前,親魚主要用胭脂魚苗培育到性成熟(約6年~7年)的個體進行人工繁殖。培育親魚的水以600平方米~1300平方米為宜,水深以1.6米~2.0米為好,池中嚴禁施肥,池邊淺水區可適當栽種沉水植物如眼子菜、鴨舌草、金魚藻等,以便吸收池肥。每畝可放養親魚10尾~15尾,一般按照魚總體重的5%~20%投餌,每日投餌量要根據水溫和攝食情況適當調整,做到給魚吃飽、有微量剩余。餌料以水蚯蚓或蚯蚓為主,輔以少量的河蚌或螺蟲師肉。禁止將鯉、鯽、青魚搭配放養到胭脂魚池中,但可搭配放養少量的鰱魚和鳙魚,以掃除池中的浮游生物,使水清潔。
二、人工催產
胭脂魚的繁殖季節是從驚蟄到清明,清明后性腺開始退化。因此,每當桃花盛開的時侯,就是催產佳期。適宜的催產水溫是15℃~21℃,按每千克體重用地歐酮1毫克~5毫克加鮭魚促性腺激素釋放激素類似物3微克~50微克,對雄魚的催產劑量按雌魚催產劑量減半。對性腺成熟度較差的雌魚,可采取2次~3次注射,每次注射可相隔1天~3天。
三、人工授精
當催產池水溫達16℃~18℃時,29小時后每隔1小時檢查一次雌魚自動流卵的情況,同時給催產池沖一次水,刺激雌魚。當發現雌魚擺尾有卵粒流出時,應立即進行人工授精。將精液和卵粒同時擠入放有生理鹽水的臉盆中,用羽毛攪拌5秒鐘左右,然后將其倒入盛有奶粉水溶液的臉盆中脫黏并受精,用羽毛攪拌1分鐘,然后用清水漂洗3次,等待3小時后,卵吸水膨脹,每毫升容卵量為12粒~16粒。
四、人工孵化
采用孵化環道或孵化桶進行流水孵化,水源處有溫泉最好,否則需要加溫。孵化過程中,水溫需保持在18℃~20℃,溶氧在4毫克/升以上,每立方米水體可放卵25萬粒,6天后陸續脫膜出苗。此時魚苗身體透明細長,全長9.5毫米~11毫米,并靜臥水底,因此應用氣泵繼續充氧。魚苗出膜后第6天開始水平游泳,魚票已可見,全長增至14毫米。
南方漁網編輯:陳如燕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水族養殖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