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俊查看小龍蝦長勢情況
眼下,正是小龍蝦上市的高峰期。近日,記者來到熊口鎮新林村邱俊的蝦稻共作基地時,他正好將當天打撈的小龍蝦賣完回到基地上。
凌晨3點起床起蝦、賣蝦,忙活了好幾個小時,邱俊顯得有些疲憊。“今天4000斤小龍蝦全部賣到后湖小龍蝦交易市場了。”說起小龍蝦的銷售情況,他的臉上這才露出了欣慰的笑容,“昨天賣了一批小龍蝦給南充的客戶,收入好幾千。”
原本在北京做家具生意的仙桃小伙,為何會想到來潛江養蝦?“前兩年家具生意上遇到了一些困難,與我合伙做生意的伙伴剛好是漁洋人,從他那里聽聞潛江不少人通過蝦稻共作模式獲得可觀的經濟效益后,我們就商議著改行搞蝦稻種養。”邱俊說,但是隔行如隔山,對這個行業一知半解,沒有場地、沒有工人、沒有技術。
為了解小龍蝦的生活習性及相關養殖技術,邱俊用了一年時間,到潛江各地考察,學習養殖經驗。最后,他與合伙人共同投資400萬元,于去年9月在熊口鎮新林村承包了千畝地進行蝦稻共作。
挖蝦池、修路鋪路……邱俊每天吃住都在基地里。4月份投入5萬斤蝦苗,5月2日開始賣第一批蝦。“到現在已經賣了20多萬了,為了把價格賣得更高,我們也會自己開車將小龍蝦賣到四川市場。”邱俊說。
“今年由于技術不是很成熟,投苗較晚,沒有趕上小龍蝦銷售的好價格,明年的收益一定會更好!”邱俊說。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綜合新聞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