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三角是大陸臺鰍產業發展的起點,更是整個產業組成中最重要的一環,幾個數據就能反映出其產業之龐大,據估計,珠三角每年輸出到全國的臺鰍苗種(包括水花)在400-450億尾,占總量的70%以上,高峰期商品鰍日流通量高達55萬斤,占全國總流通量的30%左右,無論是苗種輸出還是養殖體量,珠三角都占據著相當地位?梢哉f,看懂這里,才能看懂整個產業。
興起與發展:對蝦養殖失利,臺鰍成“救命稻草”
臺灣泥鰍產業之所以能在珠三角得到迅速發展,與其固有的養殖結構和氣候條件有關。珠三角一直是南美白對蝦養殖的傳統地區,但由于南美白對蝦養殖成功率連年不理想,適逢臺鰍這一特優品種出現,許多因南美白對蝦養殖失利的養殖戶猶如抓住了這根“救命稻草”,紛紛選擇在冬季轉養南美白對蝦,形成了夏季養蝦,冬季養鰍的獨特養殖結構。如此搭配養殖的模式,主要有兩點優勢:一是由于臺灣泥鰍怕熱不怕冷,冬季可以直接用外塘養殖臺鰍,省去一大筆搭冬棚的費用;二是由于北方氣候偏冷,一般在寒冬來臨之前集中出魚,冬季養鰍恰好可以借助珠三角氣候優勢,避開北鰍的沖擊,錯峰上市。
珠三角最早開始臺鰍養殖的地方是順德杏壇鎮,得益于當地漁業部門的推廣以及養殖場的敢于嘗試,迅速便獲得成功,以此為起點,發展到整個珠三角。如今江門新會是珠三角養殖臺鰍最集中的地區,占珠三角臺鰍養殖量的60%以上,其中以睦洲、三江、大鰲為盛。由于養蝦業受病害影響并無所緩解,這兩年轉養臺鰍的還在逐漸增多。除新會以外、中山、臺山、順德、斗門等地轉養臺鰍的都在增多。另外,隨著養殖技術的精進和相關配套的完善,這兩年投苗密度也有明顯提高,從以前的3萬尾/畝左右,提高到了現在的10多萬尾/畝。
苗種:近親繁殖,種質退化
據業內人士估計,廣東輸出到全國的臺灣泥鰍苗種占總量的70%以上,而江門是臺灣泥鰍苗種孵化最集中的地區。
“江門地區大概有100家大大小小的苗種場,做近親繁殖的占95%以上”
“臺灣泥鰍苗種孵化最難的是出膜技術,天氣熱了,水溫一高,就很難操作,很多苗場由于技術不過關,一到天熱的時候就無法正常生產,開工率很低,爆頭、變形、彎苗、死苗、殘苗現象特別多。”
“天氣熱的時候,尤其是7-8月份,水溫達到30℃以上,母魚就自動排卵,導致懷卵量很低,那個時候不管體形好與不好,只要魚肚子里面有卵就孵化,母魚價格也水漲船高,沒得選擇。所以7-8月份這段時間市面上流通的苗種質量是最差的!
“其實每個養殖戶都想拉好苗,但是只有少數養殖戶會鑒別苗種質量好壞,那么就只有比價格,誰的價格低,就買誰的苗。所以很多苗種場也不愿意投入,整個行業都是被大環境推著走。要是還這樣下去,一年比一年難養!
以上是筆者在江門走訪市場時聽到的聲音。
針對現在苗種退化、近親繁殖過度的現象,筆者電話采訪了南昌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水產動物遺傳育種專家洪一江教授,他認為:“我們在最開始引進臺灣泥鰍這個品種的時候,沒有認真地做過遺傳背景的考察,它可能本身就是一個近親的群體。另外,盡管近親繁殖繁殖現象嚴重,目前臺灣泥鰍在生長速度和抗逆性各方面的表現還都遠強于黃板鰍,所以很少有人愿意在種質改良這個層面上去下功夫。”
飼料:大廠家占據主導地位
根據各經銷商的銷量情況粗略統計,新會各臺鰍主養區的飼料容量分別為:睦洲8000噸、三江8000噸、大鰲5000噸、棠下4000噸、禮樂2000噸、外海1000噸。海大、通威、恒興、粵海、大北農、澳華等幾家大廠把控著整個市場。
經過幾年的沉淀,市面上臺鰍專用配合飼料都比較規范,尤其是大廠的飼料質量都比較穩定,料比系數一般能達到1.4-1.5,技術好的養殖戶能把料比控制在1.3左右。除了料比系數外,各飼料廠也在提高泥鰍的肥滿度和調節體色上下功夫,“用相對高檔一點的泥鰍料投喂,泥鰍的肥滿度更高,體色也會更漂亮,肚皮黃而亮,這樣的泥鰍收購商出價更高!毙聲篥椖仇B殖場負責人告訴筆者。
肥滿度高、體色黃而亮的臺灣泥鰍
體形偏瘦的臺灣泥鰍
飼料類型上,以沉水料為主、浮水料和粉料較少,價格在120元/包左右。6-9月是泥鰍養殖淡季,等到國慶之后,天氣慢慢轉涼,就進入了泥鰍養殖的旺季,投料量也隨之增加。
外觀上與蝦料相似的臺鰍飼料
價格:跌落神壇,利潤漸薄
臺灣泥鰍價格最高的時候是2014年,當時由于苗種供不應求,苗種市場極度火熱,導致種鰍價格高企,一度高達30多元/斤。但隨著養殖總量的暴增,價格迅速被稀釋,從2015年開始,一路走低,如今已經跌破8元/斤,并趨于平穩。養殖技術好的,能把成本控制在7元/斤以下的,還有1元/斤的利潤。
流通:市場龐大、銷路穩定
珠三角雖是臺鰍的主養區,但不是主要消費市場,廣東的臺鰍大多銷往外地。據佛山敦皇水產總經理李國倫介紹,高峰期時每天僅從珠三角運送出去的臺鰍就在55萬斤左右。
全國主要的臺鰍集散地有廣州、武漢、合肥、成都、重慶、上海、沈陽、天津等城市,以廣州黃沙,武漢白沙洲,合肥周谷堆,成都天華,沈陽前當堡這幾個市場流通量最大。據李國倫粗略估計,這幾個大市場年流通量分別為:廣州黃沙2000萬斤、武漢白沙洲1200萬斤、合肥周谷堆1500萬斤、成都天華1200萬斤、沈陽前當堡2000萬斤。6-9月為淡季,量稍少,其他月份流通量都比較穩定。
以往的黃板鰍出口量很大,但是臺灣泥鰍目前而言幾乎全是內銷,業內人士稱,一是因為臺鰍不如黃板鰍耐運輸,二是因為韓國人不太接受臺灣泥鰍。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綜合新聞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