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5月份開始到7月份在四大家魚的養殖生產過程中,都是問題較多的時候。轉季換季,氣溫變動加上一晴一雨的變臉季節,很容易引起養殖水體底部缺“養”和病原生物入侵養殖動物。
春夏相交的季節,天氣非常不穩定,雨天晴天相互出現,水溫等因素波動范圍大,會直接導致水體藻類以及菌類不良生長,底質惡化耗氧量增加等。水體溶解氧較低,氨氮,亞鹽等有害指標上升,尤其是在一些豬魚混養,鴨魚混養塘,在連續陰雨天經常缺氧性浮頭。
魚類長期處于不良環境下免疫力會直接下降,處于一種亞健康狀態,加上5月份以后飼料投喂量加大,進一步增加了魚類肝臟負荷。而且,水溫上升至25℃以后,像嗜水氣單胞菌等致病菌會大量繁殖,免疫力低下的魚類非常容易中招。
常見問題
一,出血病:
主要是眼眶四周、鰓蓋、口腔和各種鰭條中充血。
二,寄生蟲:
寄生蟲的種類繁多,常見寄生蟲有錨頭鳋、指環蟲、車輪蟲和小瓜蟲等。主要由于季節交換,晝日溫差較大,藻類生長速度下降,瘦水塘最易發(瘦水或混水塘比較易見)。
刺激隱核蟲常寄生于海水硬骨魚類的皮膚、鰓的上皮下,可引起魚類的傳染性疾病。這幾年對海邊海水網箱或沿海咸水養殖影響很大。在轉季或臺風降溫時特別注意。
車輪蟲蟲體側面觀如氈帽狀,反面觀圓碟形,運動是如車輪轉動樣。車輪蟲最為常見,抑制或殺滅的方法甚多。
最近常見蟲子
三.乏塘:
乏塘是由于魚塘中飼料過多或有污染的水質(如豬糞水、爛草等腐爛物質)大量流入魚塘中,在魚塘底部形成淤積,在天氣過熱時,發酵產生大量沼氣,造成魚塘水中氧份不足,使得魚缺氧死亡。
四,強應激:
當魚蝦體質過差或水環境差時,外環境突變如(刺激、缺氧、溫度等的突變所致),造成自身免疫系統下降,系統循環功能受阻。
幾點建議
1.提前做好預防工作,建議養殖朋友們根據情況提前使用一些過硫酸氫鉀復合鹽做好改底及消毒殺菌,使用一些有益菌種制劑等工作。轉料過程不宜太快,避免加重魚類肝臟負荷。
2.水溫上升,加大投喂量以后,建議每隔15天連續拌喂3-5天中草藥和復合維生素制劑,保肝護膽,增強機體免疫力,同時也能促進生長!
可是,更多時候我們已經開始死魚了,怎么處理?針對發病池塘,以下治療方案是我們多次使用效果不錯,可供大家參考:
A:針對土鯪,鯽魚等底層魚持續性死亡,草魚間歇性死亡,建議使用藍霸1號改底,連續2-4天,再解毒+有益菌,一般死亡會減輕或者停止!
B:針對花白鰱持續性死亡,同樣還是建議先做改底工作(藍霸1號),然后再混合使用國標苯扎溴銨+辛硫磷,由于各地水質情況不一樣,建議使用前必需咨詢專業人士!一般使用后2天內死亡減輕或者停止,后期再配合水質調控以及魚體質恢復,養殖病害風險會大大降低。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獨家報道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