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類屬于變溫動物,沒有體溫調節機制,只能靠自身行為來調節體熱的散發或從外界環境中吸收熱量來提高自身體溫,新陳代謝強度受水溫顯著影響。在適宜的溫度范圍魚類可以正常地生長繁殖,如果環境溫度超出了魚類的適宜范圍,便會導致生長速度下降,或者生長停止,甚至導致死亡。
一、試驗設計
1、試驗時間與地點
試驗于2016年4月20日至10月20日在四川省水產引育種中心展開,選用5口規格一致、單口面積為2畝的水泥池塘進行養殖試驗。
2、主養品種、數量及規格
見表1
3、試驗飼料與養殖管理
試驗期間投喂膨化配合飼料(粗蛋白質≥30%),每日定點投喂4次,投喂時間為8:00、11:00、14:00、17:00;試驗期間使用智能控制系統24小時測定池塘水溫、溶氧;每月在池塘抽樣稱重一次,計算魚體平均重量。
4、數據處理與分析
取0時、6時、12時、18時水溫、溶氧值計算日平均水溫、溶氧。數據采用IBM SPSS Statistics進行單因素方差分析,若差異顯著(P<0.05),則用Duncan法進行多重比較檢驗組間差異。
二、結果與分析
1、池塘水溫變化規律
不同池塘水溫變化規律基本相同,白天水溫逐漸升高、晚上水溫逐漸下降,在8:30左右水溫達到最小值,17:00-18:00水溫達到最大值,日最大溫差在2℃左右(測定時間:8月2日,圖1)。
4-8月水溫呈上升趨勢,在8月達到最大值,隨后水溫呈下降趨勢,不同月份平均水溫差異顯著。見表2。
2、池塘溶氧變化規律
不同池塘水體溶氧變化規律基本相同,0-8:00溶氧呈下降趨勢,8:00-9:00達到最小值,隨后溶氧逐漸升高,17:00-18:00溶氧到達最大值,隨后逐漸降低(圖2)。
不同月份平均溶氧差異顯著,池塘之間水體藻類等微生物數量及種類構成有所不同,是造成池塘間溶氧差異的主要因素;4-10月平均溶氧波動規律基本相似,主要是受天氣因素影響。見表3。
3、不同階段生長性能
草魚重量從100克/尾提升至1300克/尾以上需要養殖6個月左右,7-9月份增重較迅速。見表4。
平均凈增重、平均日增重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趨勢;6月20日-9月26日期間魚體凈增顯著高于其他時間段,占比達到整個養殖期間的75.01%。見表5。
草魚特定生長率呈顯著下降趨勢,主要是因為魚體重量逐漸增大,相對增重比率下降。見表6。
三、討論
1、水溫的變化與養殖魚類的生長
水溫的變化主要受氣溫影響,水溫與當日、前1~3日的平均氣溫、最高氣溫和最低氣溫關系較為密切。本試驗期間,月平均水溫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趨勢,所測定5口池塘日平均水溫高于30℃的天數為20天左右,主要集中出現在7月下旬和8月,9月份后水溫逐漸降低。不同水生生物對水溫具有不同的適應性,其不僅影響養殖生物的生長,也會影響養殖生物的繁殖。在適宜范圍內,水溫越高養殖對象攝食量越大,生長速度越快,餌料系數越小。魚體內消化、代謝等功能酶的活性受到水溫的影響,飼料的消化、吸收及轉化在不同溫度下的效率不同。
2、池塘溶氧變化的影響因素
本養殖試驗中不同池塘溶氧晝夜變化規律基本相同,白天藻類光合作用的增強,溶氧逐漸上升,夜間藻類光合作用停止,各類生物呼吸作用依然進行,因此水體溶氧下降。從溶氧監測數據可以看出,溶氧的最低值和最高值分別在8:00-9:00和16:00-17:00。溶氧拐點不在日出后和日落前的時間點,而是分別推遲和提前2~3小時。主要原因是日出后的3小時內,陽光直射角度低,光照強度小,浮游藻類光合作用效率低,池塘水體中呼吸作用大于光合作用,因此在此期間溶氧持續下降。同樣的日落之前2~3小時由于陽光直射角度由高逐漸變低,藻類光合作用慢慢減弱,水體光合作用與呼吸作用效率相同時溶氧達到最大值。池塘晝夜溶氧變化拐點的時間受光照、水溫、藻類豐度、耗氧生物量等因素的影響。
3、養殖生產中的合理管理
一定范圍內溫度越高,生物生理代謝水平越高,需要消耗更多的氧進行基礎代謝,所以水中的溶氧量很快下降到不足以用于呼吸代謝,魚體便窒息死亡,同時表層水溫上升,導致上下溫差加大,內部混合作用減弱,造成底層水的溶氧明顯減少。高溫季節增氧設備的合理利用不但可以增加水體的溶氧量,而且可以提高魚體對高溫的耐受性。
魚類的生長取決于魚類的攝食量、飼料轉化效率。飼料成本占整個養殖成本的60%以上,選擇合理的飼料(如粒徑、營養水平、膨化或非膨化等)及投飼策略(投喂率、日投喂次數、投喂區域、投喂覆蓋面積等)能有效提高飼料的利用轉化效率,節約養殖成本。水溫過低或過高時應減少投喂率和投喂次數,水溫適宜時則應增加投喂率和投喂次數。應根據養殖模式分配好全年飼料投喂量,根據不同月份魚體的凈增重來合理分配每月的飼料投喂量。7月、8月及9月是魚體增重高峰期,需加大投喂量,拉升魚體規格,但不可超過適宜的投喂率,魚體飼料攝入量過高時,機體代謝負荷增大,造成體形過肥及肝膽腸道疾病;且飼料營養物質不能被較好地吸收轉化,以糞便形式排入水體造成飼料系數過高及水體污染。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綜合新聞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