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人員在開展羅非魚鏈球菌病免疫試驗
為踐行水產養殖病害以“生態防控、減量用藥、節本增效、綠色發展”的宗旨,今年茂名市海洋與漁業技術推廣中心聯合中山大學水生經濟動物研究所開展了注射疫苗防控羅非魚鏈球菌病的技術試驗。
茂名市羅非魚淡水養殖面積26萬畝,海水混養面積約3萬畝,年產量超20萬噸,是聞名中外的“中國羅非魚之都”。近年來,羅非魚鏈球菌病流行暴發,普通魚病防治藥物難以有效防控,羅非魚鏈球菌病成為羅非魚養殖業可持續健康發展的瓶頸。
羅非魚鏈球鏈球菌病免疫防控的主要原理:通過給羅非魚苗種注射滅活的的羅非魚無乳鏈球菌(THN株)疫苗,使羅非魚苗種獲得抗體,從而使羅非魚養殖過程中對鏈球菌有免疫能力。目前,中山大學水生經濟動物研究所研制的羅非魚無乳鏈球菌(THN株)滅活疫苗已獲得國家一類新藥證書(驗證前期)。
此次試驗點設在高州市金山開發試驗區三個養殖戶的羅非魚養殖池塘,試驗面積共計131畝,其中試驗池塘89畝,對照池塘42畝。今年5月上旬,市海洋與漁業技術推廣中心組織技術人員,按照魚類免疫的操作技術進行羅非魚免疫注射疫苗,共計免疫注射羅非魚苗種達29.5萬尾,并把免疫后的羅非魚苗種分流到各池塘進行養殖。
通過羅非魚免疫注射疫苗取得羅非魚養殖防病的新方法,進行綠色防控水產養殖病害,減少水產養殖用藥量,保障水產養殖的產品食品安全,將為我市水產健康養殖可持續發展作出更大的貢獻。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綜合新聞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