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網上流傳一段“油炸帶魚會‘開花’”的視頻。視頻中,一位主婦發現油炸帶魚時,會爆裂“開花”,甚至會卷起。視頻指出,這是因為帶魚浸泡了甲醛的關系。甲醛是致癌物,這可嚇壞了一些愛吃帶魚的網友。
網傳視頻截圖
那么,浸泡過甲醛后的帶魚,經過油炸會爆裂“開花”是真的嗎?解放日報•上觀新聞記者對此進行調查實驗。
記者從不同菜市場和超市,分別購買了數條帶魚進行油炸,并未發現有帶魚爆裂“開花”現象。
隨后,記者嘗試用反推法進行實驗:如果正常帶魚浸泡了甲醛,會不會產生爆裂的狀況呢?
實驗用到的材料有從正規渠道購買來的正常帶魚、一瓶福爾馬林(也就是甲醛溶液)、食用油以及廚具。
實驗步驟并不復雜:
第一步,將買來的帶魚段隨機分成兩份;
第二步,在其中一份帶魚中,倒入少量福爾馬林,并浸泡5分鐘左右;
第三步,分別將正常帶魚和浸泡了福爾馬林的帶魚進行油炸。
實驗結果顯示,未浸泡福爾馬林的帶魚,經過高溫油炸一切正常,并未產生任何爆裂“開花”的情況。然而,浸泡了福爾馬林的帶魚,在下鍋后不久,就爆裂“開花”。
實驗顯示,帶魚油炸爆裂“開花”,確實與浸泡甲醛有關。為什么會出現這種現象?記者就此咨詢上海海洋大學食品學院水產品加工及貯藏工程系主任陳舜勝。
浸泡過甲醛的帶魚為什么會“開花”?
陳舜勝告訴記者,甲醛是一種無色,有強烈刺激型氣味的氣體。35—40%的甲醛水溶液叫做福爾馬林。它有強烈的殺菌防腐的功能,故可用來浸制生物標本。之所以浸了甲醛的帶魚會產生爆裂“開花”的情況,是因為甲醛能使帶魚蛋白質變性,魚肉會因此失去彈性與張力,變脆。甲醛處理的時候,魚體內部與表面接觸的甲醛濃度不一樣,變性程度也不同,突然遇到高溫時收縮應力也不同,就會產生扭曲、爆裂,狀如“開花”。
市場上有沒有這種浸泡過甲醛的帶魚?
陳舜勝認為,水產商一般是采用低溫的方法對帶魚進行保鮮,很有效、很方便,沒必要使用甲醛浸泡。他說,帶魚經過甲醛浸泡,如果商家不對帶魚進行徹底的清洗,那么甲醛強烈的刺激性氣味直接會告訴消費者:這條帶魚有問題;如果商家對帶魚進行清洗,那么帶魚表面極有可能是坑坑洼洼、原有的銀白色光澤消失,賣相極差。所以甲醛處理帶魚得不償失。一般情況下,不會有用甲醛浸泡帶魚的情況。
陳舜勝指出,市民只需去正規菜場和超市購買帶魚,盡可放心食用。
最后,記者提醒,報道中涉及的實驗,是模擬極端情況,其中尚有諸多不嚴謹之處。另外,實驗材料和過程有一定危險性,切勿隨意模仿。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綜合新聞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