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2日從中山檢驗檢疫局獲悉,日前,中山連續兩批重6噸的紫紅笛鯛及尖吻鱸魚經檢驗檢疫合格出口香港。這是中山本地養殖高附加值水產品首次出口。尤其特別的是,此次出口的海水魚有別于以往的池塘養殖,系工廠化循環水養殖模式。
水產養殖業一直是中山市傳統特色產業。自2013年成功創建國家級水產品質量安全示范區后,活魚出口已經成為中山外向型農業特色產業。多年來通過養殖四大家魚、活蝦及鰻魚等品種供應港澳市場,出口量在3年內實現了翻倍增長。但中山活魚出口一直存在中、低端產品產能過剩,高端產品供給不足,產品附加值低,無法滿足高端市場需求等問題。
為提升中山水產養殖整體供給水平,加快推進中山出口水產養殖業升級,檢驗檢疫部門通過技術幫扶和政策引導,積極扶持一批具有較高技術含量、高附加值品種的科技創新型養殖企業通過了出口注冊,具備了相應資質。
中山檢驗檢疫局有關負責人表示,工廠化循環水養殖模式突出特點是高密度、集約化、高產量、高效益,是集生物技術、工程技術、電子技術于一體的養殖模式。單位水體產量是傳統池塘養殖的30倍以上,且生產周期短。同時工廠化養殖在室內進行,受天氣、溫度等外界氣候影響較小,可實現常年生產,有利于水產品均衡上市。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綜合新聞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