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9日上午8時許,記者來到建湖縣恒濟鎮境內的鹽城正榮生態養殖基地,只見這里700畝塘面碧波蕩漾,80個養殖水槽內“水流湍急”。兩名工人正在給“沖浪魚”喂食,無數體格健碩的魚兒呈逆水而游之勢,密密麻麻涌出水面,場面堪稱壯觀。
“九龍口沖浪魚,運動魚、生態魚、健康魚”,這句宣傳語醒目地寫在養殖基地的入口處。那么,什么是“沖浪魚”呢?
建湖正榮生態養殖基地負責人陳正榮告訴記者,他們引進了美國奧本大學“氣推學”技術,加以改進,搞了80個水槽,槽中的魚24小時不停地在“人造浪”中生長,時時刻刻要做沖浪運動,所以每條魚都像運動健將,“沖浪魚”由此得名。
正榮生態漁業是江蘇省重大科技推廣項目,是目前全國面積最大的池塘循環水生態養殖基地。不過,陳正榮之前一直是做工程的,做養殖業純屬偶然。2014年的一天,他在大豐區看到了一處占地100多畝、有10多個養殖水槽的魚塘,使用的正是池塘循環水生態養殖技術,產量頗高,當即產生了極大的興趣。后來,他又得知,2013年江蘇首個池塘循環水養殖實驗在吳江試點,就與同伴過去考察。
“沖浪魚”養殖模式大致上是這樣的:建設每個深2米、面積約110平方米的水槽,配備壓縮空氣推水和自動排污的自動化裝備作為養殖區,進行工廠化高密度養殖。同時以1∶10~1∶20比例的相連水面作為凈化區,對殘留在池塘的養殖尾水進行生物凈化處理,實現養殖周期內養殖用水的循環使用和零排放,從而達到生態循環養殖的最終目的。
2014年,正榮生態養殖基地正式開工建設,2015年4月27日,52個水槽正式建成。現在,正榮生態養殖基地共有80個水槽,總計有700多畝水面,到目前為止是全國最大的池塘循環水養殖基地。
110平方米水槽,投了6萬尾魚種,密度是普通魚塘的50倍,這么多魚會不會缺氧,會不會出現健康問題?“不會!”陳正榮表示,池塘循環養殖體系的關鍵就在位于水槽入口底部的增氧通道,通過空氣壓縮機微孔集中增氧,它能模擬水流環境,產生循環水流,同時產生高溶氧,把塘里的水不停地往水槽里置換。
良好而穩定的水質,加上魚時時保持逆水而上的運動狀態,使得“沖浪魚”的身體也更為強壯。與傳統養殖業相比,魚藥的用量減少了80%左右。
由于魚兒都聚集在80個水槽中,無論是飼養、管理還是捕撈都比散在廣闊水面中容易很多。在700多畝的養殖基地里,正常情況下只有4名工作人員。“而且,我們還能做到隨時出魚。”陳正榮說,傳統的魚塘大量取魚時,需要排水、用大網拖魚大概需要20人,而這里只要用大網兜到水槽中撈魚就行了,要多少撈多少,三四個人即可完成所有工作。
現在,基地養殖魚種有草魚、鯽魚、鳊魚、泥鰍、加州鱸魚、鮰魚等品種,已經形成了苗種繁育、成魚養殖、綜合服務三個板塊業務,可以為作為漁業養殖傳統鎮的恒濟鎮400多戶養殖戶提供優質魚苗和技術指導。
讓“會沖浪的魚”改變建湖、鹽城的池塘養殖業,是陳正榮的終極目標。記者看到,在鹽城正榮生態養殖基地的馬路對面,總投資1.42億元的上海正源創輝公司農業項目建設正有條不紊進行中。“這是我的好朋友,在看了我的項目之后立即決定投資建設的,我們一樣看中九龍口得天獨厚的天然資源。而且建在一起,將發揮更大的集群作用,將‘沖浪魚’的品牌做大做強。”陳正榮說。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綜合新聞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