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羅偉
“蝦難養,養蝦難”,已成為如今不少養殖南美白對蝦蝦農揮之不去的夢魘。
10年前,我市轟轟烈烈的對蝦養殖,曾經為許多人實現了脫貧致富夢想。然而盛極而衰,2008年前后,噩夢來臨,因受自然因素影響,靠天吃飯的養蝦業急劇下滑,持續多年只有10-20%的成功率,讓不少蝦農養殖信心受挫:養蝦有如賭博,或許一夜暴富,或許一朝致貧。污染、水質、種苗、病害等客觀原因造成的損失,成為傳統養蝦人難以承受的痛。
靠天吃飯已成過去式
今年43歲的蘇漢沛是土生土長的閘口鎮人,投身對蝦養殖已20多年,在如今不少同行“談蝦色變”的幾年間,蘇漢沛連續飼養南美白對蝦成功,每造畝產量在600-1200公斤,最大的養到18支/斤規格。
對于大多數養殖戶普遍遭遇的蝦難養、養蝦難困境,蘇漢沛說,他的對蝦養殖成功的秘訣是:利用科技,不再“靠天”。其場內養殖的也全都是南美白對蝦,同樣是露天養殖,而他們蝦場里面的南美白對蝦產量一直十分穩定。蘇漢沛告訴記者,他們與傳統露天蝦塘最大的區別在于,全部蝦場都安裝了完善的水循環測氧控制系統,完全實現了數字化自動監控養殖。
在蘇漢沛的養殖基地,記者見到,每個蝦塘邊上都安裝有一個監測儀,蘇漢沛介紹說,這個儀器,不但可全天候監測水中溶氧情況,還可監控水質、自動投料、底改、氧氣不足時自動開啟打氧機等功能。蝦塘里任何異常的情況都會在手機平臺得到反饋,這項技術很大程度上解決了水產養殖常見的問題,實現智能數據化可控養蝦。
“傳統的靠天吃飯已成過去式,大家都在養蝦,怎樣與眾不同地去養蝦,才是養蝦人需要思考的!碧K漢沛滿是自豪地說,從事水產養殖要靠技術,不能靠運氣,傳統養蝦業如果不能把現代科技成果充分利用,把養殖簡單化,一投入肯定會受挫,畢竟養蝦屬于高危行業,如果盲目操作風險肯定高。說到自己的成功養蝦經驗,蘇漢沛說:“選好種,選好料,調好水,密切注意溶氧濃度,加上精心的飼喂管理,是整個養蝦成功的關鍵!”
放長眼光抱團求發展
“成功,不在于你贏過多少人,而在于你幫助過多少人。一個人的價值不在于你賺錢多少,而在于你為別人奉獻了多少!痹谔K漢沛的辦公室內,張貼著這樣一段話。
在靠天吃飯的養蝦業一片哀鳴聲中,持續領跑行業多年的蘇漢沛為帶領鄉親規避風險、共同致富,在2013年成立了合浦縣閘口鎮君祥水產養殖合作社,抱團、整合、共蠃,是君祥合作社的宗旨。
從開始的觀望嘗試,再到實踐,不少農民陸續加入了合作社,而作為理事長的蘇漢沛則免費傳授技術,幫助村民掌握養蝦技術,成為一名帶動周邊幾十戶村民致富的帶頭人。
自從成立了合作社,蘇漢沛總是忙得腳不沾地。在記者采訪過程中,不時被他的電話打斷,而這些打入的電話,都是養殖戶向他這個土專家“取經”,咨詢有關養殖技術方面問題,讓他有點應接不暇。
在蘇漢沛的帶領示范下,如今君祥合作社在閘口鎮當地的對蝦養殖面積達500多畝,且全部實現智能數據化可控養殖。這些還未包括輻射到西場、黨江、白沙、山口和欽州、湛江以及海南等地應用的對蝦養殖戶。
2016年,經市農水部門相關專家實地考察調研,合浦縣閘口鎮君祥水產養殖合作社被評為“自治區級合作示范社”。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養殖綜合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