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來,臺風登陸地點重疊現象明顯,8月共有5個臺風生成,其中2個臺風4天內先后登陸珠三角,路徑相似影響重疊,致災損失嚴重。”今天(9月1日)下午,中國氣象局新聞發言人廖軍在9月新聞發布會上說。而第16號臺風“瑪娃”又將于3日白天在廣東東部沿海登陸,登陸時強度為強熱帶風暴級或臺風級。受其影響,2-3日廣東中東部、福建東南部等地將再次遭遇強風雨。
9月1日下午,中國氣象局召開9月新聞發布會。
“瑪娃”或于3日登陸廣東東部沿海
繼8月23日臺風“天鴿”登陸廣東珠海,8月27日臺風“帕卡”登陸廣東臺山之后,中央氣象臺預計,今年第16號臺風“瑪娃”將于3日白天在廣東東部沿海登陸,登陸時強度為強熱帶風暴級或臺風級。這將是1980年以后,最密集登陸廣東的“臺風三人組”。
歷史資料統計,1980年7月11-27日,曾有4個臺風接連登陸廣東,其中7月19-27日連續登陸3個,創造了8天3個臺風登陸廣東的最密集紀錄。不過當時4個臺風登陸點,從廣東最東到最西,汕頭、陸豐、陽江、徐聞,分布均勻。而如果“瑪娃”的登陸地點也在珠江口兩側,那這對于珠三角地區來說也是極其罕見的。
受其影響,2日-3日,南海北部海域將有8~9級、陣風10~11級的大風,部分海域風力可達10~12級、陣風13~14級;廣東中東部、福建東南部等地的部分地區將先后出現大到暴雨,局部有大暴雨或特大暴雨。
此外,未來十天南海或西北太平洋面還將有一個臺風或熱帶低壓生成。
今年來臺風登陸地點重疊現象明顯
中國氣象局應急減災與公共服務司副司長廖軍在新聞發布會上介紹了今年以來臺風的五個特征,分別是生成個數偏多,7月下旬尤為集中;前期強度偏弱,8月趨強;登陸個數偏多,首次登陸時間早;登陸時間階段性集中,地點重疊;臺風北上、西行影響重。
1-8月,西北太平洋和南海海域共有15個臺風生成,比歷史同期(14.3個)偏多0.7個。7月共有8個臺風生成,比歷史同期(4個)偏多1倍,其中7月下旬有6個臺風生成,歷史上首次出現(歷史上7月下旬生成臺風最多的年份是1967年,共生成5個;其次是1989年,共生成4個,其余年份不超過3個)。
今年前7個月生成的10個臺風中,僅有第5號臺風“奧鹿”、第9號臺風“納沙”達到臺風或以上級別,其余僅為熱帶風暴或強熱帶風暴級;8月生成的5個臺風其強度趨強,其中“榕樹”、“天鴿”、“帕卡”均達到強臺風級或臺風級。
1-8月共有6個臺風在我國登陸,登陸個數較歷史同期(4.5個)偏多1.5個。6月12日,今年第2號臺風“苗柏”在廣東深圳登陸,為今年首個登陸臺風,較歷史首個登陸臺風的平均時間(6月26日)偏早14天。
7月下旬末,“納沙”和“海棠”先后相繼登陸臺灣和福建,特別是自7月30日06時起,在短短21小時內,“納沙”和“海棠”兩個臺風先后登陸同一地點(福建福清),屬歷史首次;另外,“帕卡”在“天鴿”登陸廣東珠海4天后再次登陸珠海相鄰區域(臺山),也屬罕見。
7月30-31日,臺風“納沙”和“海棠”相隔21小時先后在福建福清市沿海登陸,屬歷史首次;兩臺風合并后北上,影響我國東部18個省(區、市);華東、華北和東北多地出現大暴雨,局地特大暴雨,冀、遼、吉、黑等共有16個氣象觀測站日降水量突破8月歷史極值,其中6個站突破歷史極值。臺風北上后造成華北和東北地區如此強降水,實屬罕見。
此外,今年來有4個臺風在粵港澳大灣區登陸,其中臺風“天鴿”、“帕卡”路徑重疊,8月23-27日,臺風“天鴿”、“帕卡”先后在廣東珠海和臺山登陸,也屬罕見。“天鴿”為今年以來登陸我國最強的臺風,也是1949年以來登陸廣東珠江口最強的臺風。“天鴿”具有鼎盛期登陸、正面襲擊珠江口、強風及風暴潮破壞力大的特點。珠海、澳門、香港、珠江口海面及島嶼達16~17級,局地超過17級(珠海桂山島最大風速66.9米/秒);廣東江門和茂名、廣西欽州、貴州黔西南州、四川瀘州和宜賓等局地達300~400毫米,海南昌江局地點雨量473毫米。
兩個臺風4天內先后登陸珠三角 致災損失嚴重
廖軍還回顧了今年8月我國的天氣氣候特征,重點關注了臺風的情況。他介紹,今年8月共有5個臺風生成,比歷史同期(5.7個)偏少0.7個,其中2個臺風登陸,比歷史同期(1.8個)偏多0.2個,且這兩個臺風在短短4天內先后登陸珠三角,路徑相似影響重疊,尤其是臺風“天鴿”致災損失嚴重。
今年第13號臺風“天鴿”于8月23日12時50分前后在廣東珠海南部沿海登陸,登陸時中心附近最大風力有14級(45米/秒),中心最低氣壓950百帕。“天鴿”為今年以來登陸我國的最強臺風,與1991年第11號臺風“Fred”并列成為1949年以來8月登陸廣東的最強臺風。
“天鴿”登陸前后,廣東珠三角及沿海地區出現11~14級大風,珠海、澳門、香港、珠江口陣風16~17級,局地超過17級(珠海桂山島最大風速66.9米/秒)。“天鴿”登陸期間恰逢天文大潮,正面襲擊的是經濟發達、人口密集的珠江口,強風及風暴潮致使珠三角地區遭受嚴重經濟損失。臺風“天鴿”造成廣東、廣西、云南、貴州等省區出現較重人員傷亡,直接經濟損失超過200億元,其中廣東直接經濟損失195.6億元。但臺風“天鴿”緩解了廣東氣象干旱和南方地區的高溫天氣。
第14號臺風“帕卡”于8月27日9時前后在廣東省臺山市東南部沿海登陸,路徑與“天鴿”重疊,登陸時中心附近最大風力12級(33米/秒),中心最低氣壓為978百帕。受“帕卡”影響,26日-28日,江西南部部分地區、廣東中部等地降雨量有50~100毫米,局地超過100毫米。廣東中部沿海瞬時風力8~10級,廣東深圳、珠海等地最大風力11~12級,香港陣風達13級。“帕卡”降水解除了廣東的氣象干旱,但對交通運輸產生了一定不利影響。初步統計,“帕卡”已造成廣東、廣西、貴州、云南四省(區)9萬余人受災,12人死亡,農作物受災面積4.9千公頃,直接經濟損失3.7億元。
9月仍是臺風活躍時期
9月夏秋交替,仍是臺風活躍時期,華南沿海仍需做好防臺工作。廖軍提醒,9月依然是我國的臺風季,常年9月平均生成近5個臺風,并有約1.8個臺風登陸我國,且臺風多登陸廣東、臺灣、福建和海南等地,相關部門應密切關注臺風帶來的暴雨和大風對沿海地區的影響,做好防臺工作,減少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疫情預報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