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9日大清早,記者在東港市孤山鎮菜農委一處池塘看到,工人們正將一網網活蹦亂跳的南美白對蝦捕撈上岸。“在丹東市水產技術推廣總站的指導和支持下,今年淡水池塘養殖的南美白對蝦獲得成功,平均畝產達400公斤,目前已經上市5萬公斤,市場價格非常可觀,30頭的每公斤能賣到70元。”菜農委主任唐景波難掩心中喜悅地對記者說,“南美白對蝦淡水養殖周期短,五六月份投苗,‘十一’前收獲,只需三四個月的時間,效益差不多是過去養魚的10倍。”
記者了解到,近年來,丹東淡水養殖規模不斷加大,其中淡水池塘面積擴大到2733公頃,以鯉魚、鯽魚、草魚等為主要養殖品種。這幾年由于品種缺少變化,常常出現賣魚難、效益差的問題。“為了增加淡水養殖業經濟效益,丹東市海洋與漁業局多次考察論證,開展了淡水養殖南美白對蝦高產試驗項目。”承擔該項目的丹東市水產品推廣總站病防科科長袁甜介紹說。南美白對蝦海水養殖不是新鮮事,但淡水養殖在當地還是一項新技術。
袁甜向記者介紹說,淡水養殖的南美白對蝦口感非常不錯,殼薄體肥,肉質鮮美,營養豐富。特別是養殖產量高,生長快,經濟效益可觀。
“南美白對蝦淡水池塘養殖對于調節丹東漁業產業結構有著積極的意義,可以提高全市淡水養殖精品比重,促進漁民增效增收,使全市漁業發展從數量型向質量型、效益型轉變。”項目評審專家組專家王丹生對記者說。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綜合新聞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