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如強在觀察養殖的水蛭。(余建文 攝)
水蛭,俗稱螞蟥,一提起這軟乎乎的生物,絕大多數人第一反應是“吸血蟲”,很多人覺得惡心。但在水蛭養殖戶章如強的眼里,一條條水蛭成了致富的“軟黃金”,跟尋常養魚相比,利潤高出數倍之多。
國慶節前,筆者來到余姚河姆渡鎮中江村。章如強的水蛭養殖塘靜悄悄的,細瞧之下,才發現岸邊趴著一片片褐黃色的蠕動“樹葉”。老章下到塘里,拿網一抄,扒開底泥,露出四五條肥壯的水蛭,大的有10來厘米長,“等到10月中旬就可以集中起捕,曬干賣錢。”
57歲的章如強20多年前開始承包魚塘養魚、養河蟹,后來市場行情不好,辛苦一年掙不了幾個錢,老章有點心灰意冷。5年前,章如強在電視中看到介紹水蛭養殖的節目,又了解到價格不錯,決定放手一試。當年,他跑到嘉興桐鄉“拜師”學技術,回來后將幾畝魚塘進行了改造,成了寧波水蛭養殖第一人。
“人們總認為螞蟥是要吸血的,一開始村民們都有點怕。但我養的螞蟥是寬體金線蛭,不吸血,是用來做藥的”,老章現場抓起條水蛭,放在手臂上,只見水蛭緩緩蠕動,根本沒有吸血的欲望。據老章說,水蛭的養殖周期只要半年左右,每年春天時購來種蛭產卵,到6月間小水蛭孵化出來,再養4個多月就可作為商品蛭銷售了。而喂養水蛭的餌料就是螺螄。章如強說,水蛭不吃螺肉,它瞅準時機鉆到螺螄的體內,只要幾十秒就會把螺螄的內臟全部吃光,速度相當快。
在水蛭養殖這個冷門行當,現成教材很少,基本靠自己一點點琢磨。期間,老章也經歷了不少曲折。養殖頭一年,正要迎來收獲期,臺風“菲特”不期而至,大水漫塘,水蛭四散而逃。老章發動全家在村巷、田埂上一條條地撿回來,還是損失大半。第二年,章如強擴大了養殖面積,但又碰到了一樁頭痛事:白鷺從天而降,在塘里大快朵頤!霸趺蹿s都沒有用,放鞭炮也沒用,最后只好把整個養殖塘用網罩起來,才絕了鳥患”。而最讓老章心煩的是,水蛭喜歡鉆洞,養大后要一條條地抓,實在不容易。經過多次試驗,章如強在塘里養殖大量水草,一來給水蛭遮光,二來可當作起捕的“網”,把水草一提,水蛭盡在囊中,效率大大提高。
如今,章如強的水蛭養殖面積達到30畝,成為寧波養殖水蛭的第一大戶,今年畝產量有望270公斤左右,邁進高產行列。水蛭的干制品泡制后可作為中醫入藥,具有治療中風、高血壓,預防心腦血管疾病的功效,近幾年市場價格一直呈上升趨勢。老章說,目前,鮮水蛭收購價每公斤140元左右,干制品可賣到近千元一公斤,且行販到時會上門收購,不愁銷路。粗算下來,刨去養殖成本,每畝純利潤可達萬元,是養魚的好幾倍。
河姆渡鎮農辦負責人介紹說,在老章的示范效應下,鎮上現在也有兩戶農戶跟著養起了水蛭。目前,全寧波養殖水蛭的不足10戶,市場前景不錯。而老章又有了新打算,外地已有水蛭和泥鰍混養成功的例子,“我也想試一試,再添一條增收路!
發表評論 |
用戶昵稱: | |
評論內容: |
|
滑動完成驗證: |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綜合新聞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