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許多人家中有小型的池塘,坪數為1至數坪不等。因此可以利用這些池塘來實施簡易的繁殖法:池塘大小要1至數坪,具備條件有需2/3面積布滿水草或布袋蓮,水深在2尺內,以5對/坪的比率放入。
以筆者的實驗經驗來講,每坪5對魚的比率是較為適當的,放太多的種魚,會因為空間擁擠而導致有三種情形出現:
1. 有些種于不發情,繁殖效率反而低落。
2. 公、母魚在孵卵受精,容易受到其它魚的干擾,如偷吃卵或因驅趕其它種魚,來不及將卵拾回泡巢。
3. 小魚孵化后開始游動,容易被其它未繁殖種魚吃掉。
在布滿水草方面,也是很重要。筆者尤其推崇布袋蓮,因其有大量的根部,可供小魚躲藏。 一個池塘如果沒有水草,是無法繁殖出小魚的,試想臺灣斗魚的小魚和孑孓的樣子是很類似的,小魚很容易被其它未繁殖的種魚吃掉,水草分布面積越多,小魚越容易躲藏,那魚就容易長大。
最后有一點是非常重要的,由于斗魚有自相殘殺的特性,且非常嚴重的。第一批小魚大約20天以后,就非常會吃較晚繁殖出來的小魚,整個池塘中魚的數量就不可能再增加,因此必須清塘,把池塘水放干,小魚全部撈走,重新注水,種魚再放回。清塘的動作,1個月至45天須做一次,而且要清得徹底,只要殘留一尾小魚,那就是未來無數小魚的劫數。
南方漁網編輯:陳如燕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水族養殖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