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米一直認為:鯛魚的疾病是一門高深且昂貴的"學問"!打從一頭栽入鯛魚世界,就被一些鯛魚疾病搞的焦頭爛額,再加上坊間水族藥品琳瑯滿目,但卻不見得有療效;或是錯判病因、用錯藥而損失短鯛等,這些都是這三年來的"心得"!但是,如果因為治療得宜而挽救回鯛魚的性命,那這種喜悅及成就感就不是一般筆墨可以形容的!
一般來說,魚病發生的原因通常都是由"緊迫(Stress)"所引起!水質管理、營養、爭斗和魚只的照顧情形等都有可能對鯛魚造成緊迫。鯛魚會藉由自身的免疫系統機制來抵抗病源體感染,但是緊迫卻會抑制免疫系統,使得鯛魚容易遭到細菌、霉菌、病毒或是寄生蟲的感染!這些病原體是水中的常在菌,在正常情況下并不會感染短鯛!鯛魚疾病的?#092;治,不外乎水質檢測、病魚的行為及表皮、鰓絲和排泄物的觀察。以大米的經驗來說,有些問題是無法分析的,因為我們的資源有限,而且無法與鯛魚直接溝通!基本上,換水、小心謹慎地用水質和魚缸水接近的自來水清洗過濾器、針對所飼養的魚種調整合適的水質環境、提供適當的餌料,然后觀察幾天,再來下結論。這樣的流程會有助于疾病的判斷。
在這個單元中,鯛廬只針對飼養鯛魚這幾年來所碰到的疾病來做一個簡單的分享及介紹!有心的玩家如果想要更進一步了解鯛魚疾病的話,那大米會建議您購買威智出版社所出版的"觀賞魚疾病圖鑒"來做為參考工具書。
鯛魚常見之疾病
一、白點。
嚴格說起來,白點病應該不是病,而是一種征兆。在冷熱交換的季節,如果缸中的溫度一下子相差太多的話,就很容易產生白點病。
醫治的方法有很多,鯛廬最常用的方式,就是換水并將溫度拉高至攝氏30度,理論上來說,第三天就應該看得出來病情是否已控制住且白點不再擴散。如果白點持續擴散,這時鯛廬就會使用Sera的治白點藥,依照用藥指示來下藥并控溫在攝氏30度,頂多下兩次藥,白點就應該可以治愈。最后再換水1/3〜1/4,并把溫度調回攝氏24~26度。
二、皮膚出現白斑:
通常起因為細菌感染所造成,結果造成皮膚壞死,特別是柱狀病。不過寄生在皮膚肌肉組織的微孢子蟲和皮膚寄生的四膜蟲或卵圓鞭毛蟲感染時,也會在體表出現白斑。
三、拖糞及白便:
拖糞及白便,通常意味著鯛魚體內有原生蟲或是鞭毛蟲及蟯蟲等寄生蟲類的蟲病變,這時候就要下體內驅蟲藥!通常驅蟲需要較長的時程,一般來說,需要7~10天的療程。鯛廬的建議是...盡量將此類的鯛魚移缸做隔離治療。
如果鯛魚是感染六鞭毛蟲,要是不及早治療,還有可能并發成為頭洞,到了這個時候,通常您的鯛魚就只有等著『算命』(算算還剩多少命^^)了!
南方漁網編輯:陳如燕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水族防治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