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龍蝦消費市場的日益火爆, 售價一路飆升, 龍蝦已成為近年來水產養殖的重要品種, 各地養殖面積不斷擴大,許多養殖戶取得了一定的經濟效益。但也存在諸多制約龍蝦養殖發展的不利因素,其中養殖戶反映的共性問題就是龍蝦養殖成活率(即回捕只數與投放只數的比率)低,一般只有30%左右。我們根據龍蝦養殖狀況和經驗,總結出龍蝦養殖成活率低的幾種原因,并提出了相應的解決措施,僅供養殖戶參考。
一、苗種質量差
絕大多數養殖戶投放的苗種都是從市場上收購的野生蝦苗。這樣蝦苗或因長途運輸,離水時間長,體能消耗大、體質弱;或因規格不整齊,個體懸殊大,而造成自殘現象;或因是用藥物誘捕的或電捕的,均會導致入池后養殖成活率低。
對策:苗種宜就地收購就地放養。放養野生蝦苗的,應先暫養馴化一段時間后放養。放養的蝦苗必須經過嚴格篩選,挑選青頭嫩爪,活動有力,附肢齊全,規格整齊(以3cm左右為宜)的幼蝦為養殖對象。同一口塘, 必須一次放足, 避免分批多次投放。苗種放養前要嚴格消毒,淋水數次后,緩緩地沿池周圍均勻放在淺水區的水草上,讓其自然散開,這樣可大大提高養殖成活率。
二、飼料投喂不合理
許多養殖戶在飼料投喂方面存在飼料營養不全面,大小規格不適口,投餌量不科學、投餌方法不當等問題。這些問題均會造成部分龍蝦吃不飽甚至吃不到食,營養不良,蛻殼未遂或者互相殘殺,從而導致龍蝦養殖成活率低。
對策:在投餌時,根據龍蝦具有晝伏夜出、獨占地盤和互相爭食的特性,按照“四定”、“四看”操作規程和均勻投餌的方法進行投喂。每天投喂二次,上下午各一次,以下午為主,占全天投餌量的60%~70%。
幼蝦階段以池內輪蟲、枝角類、橈足類、水生昆蟲為食,同時輔以投喂小雜魚肉漿,投餌量為蝦體重的2%~4%。
中、成蝦階段以投喂植物性飼料為主,動物性飼料占30%, 投餌量為8%~10%;龍蝦越冬前, 以投喂動物性飼料為主,動物性飼料占60%,投餌量為4%~6%。每次投喂要保證龍蝦吃飽吃好,促進均衡生長。
三、養殖戶對龍蝦養殖池塘水草和遮蔽物重視不夠
池中的水草不僅可以為龍蝦提供營養,又可凈化水質,改善養殖環境。同時還能為龍蝦蛻殼提供隱蔽場所。雖然養殖戶都知道水草的作用,但對水草的面積掌握不好。很多池塘就是因為水草面積不夠,龍蝦蛻殼后的軟殼蝦無處藏身,會受到硬殼蝦、魚類及敵害生物的侵襲,從而造成龍蝦養殖成活率低。
對策:養殖龍蝦的池塘水草面積至少占池塘面積的1/3 以上。如果水草面積不夠,要及時進行水草移養栽種。特別注意在早春水草生長緩慢時,應采取人工提供遮蔽物來解決,如在池底用竹筒、瓦片、樹根或在池中懸掛破網片等設置龍蝦隱蔽場所。
四、敵害生物較多
由于有許多的蝦池清塘不徹底,或用的是已經失效的藥物清塘,或在注水時沒有經過嚴格過濾,池中有大量青蛙、烏鱧、蛇、鼠等敵害生物,加之空中有水鳥,它們都攝食幼蝦,侵襲蛻殼的軟殼蝦,直接導致龍蝦的養殖成活率低。
對策:放苗前,蝦池必須徹底清塘消毒。用剛出窯的塊狀生石灰清塘效果較好,殺滅敵害生物。注水時,一定要在進水口加上雙層密眼網布攔截敵害生物進入。在龍蝦蛻殼時,注意驅趕水鳥等敵害。
五、管理不善
1、防治疾病要得當
注意調節水質,保持池水清新。充分發揮生石灰在龍蝦養殖過程中的重要作用。每隔20天全池潑灑生石灰水一次,既起到調節水質和防病的作用,又可促進龍蝦蛻殼生長。
2、重視投餌對水質的影響
養殖戶一定要在蝦池的淺水區,深水區各設幾個餌料臺,用以檢查龍蝦攝食情況,科學掌握投餌量,減少蝦池殘餌量,節約養殖成本,防止其污染水質。
3、重視防逃設施的建設與管理,預防龍蝦外逃
養殖戶一定要選擇質量好的材料建好蝦池的防逃設施。蝦池要有專人定期巡塘,發現破損及時修補。
除上述幾種原因外, 放養密度過大、施肥不合理、捕撈不及時、池塘條件差等因素也會造成龍蝦養殖成活率低。還望廣大養殖戶引起重視。
發表評論 |
用戶昵稱: | |
評論內容: |
|
滑動完成驗證: |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綜合新聞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