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澳頭水紫菜“出水”啦!記者從汕頭市南澳紫菜協會了解到,得益于天氣放晴等有利條件,連日來,南澳縣后宅、云澳、長山尾等海域的頭水紫菜集中“出水”,南澳紫菜正式迎來了豐收季。據介紹,今年南澳縣的頭水紫菜收成喜人,產量比去年同期增加了約一倍。
頭水紫菜,顧名思義就是收成的第一批紫菜。由于南澳縣的頭水紫菜口感爽口、營養豐富,近年來備受識食人士追捧,需求量連年上升。那么,南澳頭水紫菜是怎么制作的?今年頭水紫菜的品相如何?近日,記者踏足南澳島,用鏡頭記錄頭水紫菜“出水”的全過程。
據養殖戶介紹,今年南澳島的頭水紫菜收成喜人,產量比去年同期增加了約一倍。
南澳頭水紫菜迎來豐收季
紫菜,又被稱為“神仙菜”,明代醫學家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記載:“閩、越海邊悉有之。”同時,他還指出了紫菜“味甘、咸,性涼,能軟堅散結,清熱化痰,利尿”的功效。
在汕頭市南澳縣,紫菜是這里的特色美食之一。地處東、南海交匯處的南澳縣,寒暖流交融,溫度適宜,潮流暢通,海域無污染,水質含氮量高。因此,從這里出產的紫菜不僅菜片薄嫩,味道鮮甜可口,光澤紫黑透明,而且蛋白質、碘、磷、鈣等營養物質含量高,備受各地食客追捧。每年11—12月,就是南澳縣頭水紫菜出產的旺季。
天氣放晴時,是收菜的最好時機。
“南澳的頭水紫菜今年大豐收,而且品質非常好。”南澳紫菜協會會長徐厝邊向記者介紹,南澳縣主要的紫菜養殖地有后宅、長山尾和云澳海域,目前這三個片區有近50個紫菜養殖場,每個養殖場有350畝左右的養殖面積。由于今年天氣好,水質穩定,水溫適宜,自養殖戶投放紫菜苗開始,頭水紫菜就長得很快也長得很好。
頭水紫菜的生長情況取決于氣溫和水溫。
值得一提的是,以往南澳縣頭水紫菜收成時節,市場上都會出現不少假冒偽劣產品。為此,南澳紫菜協會今年特別加以規范市場秩序,除了提前為南澳縣的紫菜養殖戶制定頭水紫菜的零售指導價,還統一更換了頭水紫菜的包裝,以此為南澳紫菜樹立新的形象。
按照計劃,在接下來近半個月的頭水紫菜收成期,南澳縣可為市場提供新鮮的頭水紫菜約50噸。
每到紫菜收成時,在南澳島各大碼頭,運送紫菜的板車隨處可見。
紫菜“出水”一天即可成品
如此龐大的產量,得益于今年南澳頭水紫菜大豐收。那么,這些紫菜是怎么養殖的?
清晨時分,在南澳島后宅鎮海域,紫菜養殖戶開始了一天的忙碌。日光下,一艘艘木筏穿梭在各個養殖場之間,一批批紫菜被工人熟練地收離水面,運回岸邊。
紫菜上岸后,工人忙著將其剪開,準備曬制
來自福建的紫菜收割工人陳振深,從事紫菜收割工作已有5年。“平時出海打魚,每年差不多這個時候就去收紫菜。”陳振深說,養殖紫菜是一個十分繁瑣的過程,在紫菜生長時期,他每天都要出海“曬紫菜”——早上把海中的紫菜收起,曬足一天的陽光,再趕在日落之前將紫菜放回海里。只有這樣,才能保證紫菜在最終收成“出水”時有上佳的品質。
在南澳島的紫菜曬制場,工人們從早到晚忙碌不停。
除了養殖要有技巧,紫菜“出水”也考驗著收割工人的功底。在南澳縣后宅鎮海域,記者跟隨陳振深乘坐木筏出海,大概10多分鐘后來到了紫菜養殖排。現場所見,船夫將木筏緩慢駛近養殖排,陳振深和另外一名工人看準時機,合力抓住養殖排的一段,麻利地將紫菜從水里抽出,再迅速地拖上木筏。不到一個小時,木筏上就堆滿了紫菜,船夫隨即駕駛木筏回碼頭。
離開海面的紫菜,迅速進入了曬制環節。在碼頭,等候多時的工人利用起吊機把紫菜整捆吊起,再用板車將紫菜運載到曬場。曬場的工人已準備就緒,他們熟練地將紫菜剪下,“圈”成餅片狀,擺到曬籠架上,讓紫菜盡可能長時間地得到晾曬。
經過一天的忙碌,頭水紫菜正式制作成品。
經過一個上午的陽光曬制,紫菜變得輕盈有光澤。中午時分,工人會幫紫菜翻身,讓其水分完全蒸發,一般日落之前紫菜即可成品。而此時,海的味道和陽光的味道已被揉合進一片片鮮脆的紫菜里。
文/圖:南方日報汕頭觀察全媒體記者 楊立軒
實習生:劉澤霖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綜合新聞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