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福建省內陸漁業發展的典型,清流縣通過引進技術、優化品種和產業聯動等方式,實現了山區淡水漁業的迅速崛起
盡漁事,發魚財
□記者 程枝文 通訊員 吳火招 文/圖
滄龍村千畝魚塘
福建三明市清流是山區小縣,水域面積達7萬多畝,加之擁有溫泉、冷泉等豐富的地下水資源,當地很早就有養殖各種魚類的歷史。
早在宋朝時期,李家鄉養殖的圓吻鲴(當地俗稱“安子”)就很出名,在明代常被作為貢品。此外,在清流城關還曾有過“百畝官塘”的養殖基地大場景。目前,清流縣淡水魚養殖面積達5.8萬畝,2016年漁業產量2.5萬噸,產值4.2億元。
傳統養殖業如何適應現代市場競爭,成為一方富民主業?清流的答案是:走品牌化、高端化、生態化道路,讓山區魚游向八方。
科技領銜 傳統產業重煥新生
2006年是清流漁業發展的一道分水嶺。這一年,全省淡水漁業工作會議在這里召開。當時,全省其他地區的淡水魚產業發展緩慢,清流卻異軍突起。福建省海洋與漁業廳相關負責人為此批示:“淡水漁業有沒有前景,清流作出了肯定回答。”
清流縣嵩口鎮滄龍村是典型代表。滄龍村有幾千畝的水庫消落區,非常適合養殖淡水魚。然而,粗放的放養方式,讓當地漁民沒能掙得多少實惠。
滄龍村,曾經的移民村,現在很多人靠著水產養殖業發了財。
轉機出現在2004年。村民陳志仁返鄉創業,利用九龍溪旁的灘涂地,辟出80畝魚塘,養殖溪魚。他引入推廣池塘高效養殖技術、養殖水體在線監測技術,添置了增氧機、投餌機、智能化增氧設備等,迅速致富。
為更好地抱團發展,陳志仁很快牽頭成立了滄龍漁業合作社,全村淡水魚養殖面積一下子從200畝擴大到3500畝,入社的養殖戶達到174戶,魚塘每畝利潤從600元提高到3000元,年產值3500萬元。滄龍村也因此成為“清流縣淡水養殖第一村”。“過去這幾年,我又引入‘物聯網+’技術和全智能化管理系統,養魚成本不斷下降,畝產量直線上升。”陳志仁說。
2009年,異軍突起的“清流溪魚”獲評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隨后又拿下GAP認證、國家級集體商標注冊證,獲評福建省名牌產品、福建省著名商標。
在成績面前,科技創新并沒有止步。2015年,滄龍村又率先在全省引進池塘工程化循環水養殖模式,將傳統池塘的開放式“散養”升級為“圈養”。“圈養”水槽前端安裝增氧推水裝置,末端安裝集污設施,加裝在線監測設備,配套多項先進技術,形成一整套科技含量高的池塘循環水生態健康養殖系統。
“這樣有利于促進漁業綠色發展、循環發展、低碳發展,對構建資源節約、環境友好、質效雙增的現代漁業有重大意義。”清流縣畜牧水產局副局長黃文華說,下一步將把這種模式在全縣逐步推開。
品種優化 創制高端綠色路線
就在8月,位于清流縣林畬鄉的澳洲鱈魚現代漁業產業園建成投用。可喜的是,首次投放的2.2萬尾澳洲鱈魚魚苗和8000尾親本,適應性正常。
黃文華告訴記者,這一高端魚類品種是去年12月引進的,補齊優化了當地的高端魚類品種。該項目總投資2億元,依托省農科院農業工業化研究所的技術,建設集種苗繁育、養殖、加工等為一體的現代漁業產業園。項目分三期建設,第一期投資5000萬元,建設1萬平方米循環水養殖基地;二期投資7000萬元,建設2萬平方米種苗培育和養殖基地;三期投資8000萬元,建設水產冷鏈加工及名優淡水魚觀光展示基地。
“選擇在此落地建設,是因為這里的水資源好,在苗種培育、養殖技術、病害防治以及加工冰鮮等整條產業鏈各方面的基礎也不錯。”澳洲鱈魚產業園廠長張曉峰說,澳洲鱈魚適溫性廣,養殖技術相對容易掌握,公司全程幫忙監管,養好后公司也負責回收、加工和銷售。
此外,清流縣在鰻魚養殖上也走在前列。清流水資源豐富且優質,溫泉和冷泉均適合鰻魚的養殖,特別是鰻魚養殖需要根據不同環境給水加溫和降溫,當地豐富的溫泉、冷泉資源降低了鰻魚的養殖成本。目前,全縣共有15家鰻魚養殖場,工廠化精養池13萬平方米,土池500畝,全縣年產量2500噸以上,產值2億元,居三明各縣之首。
值得一提的是,清流縣畜牧水產局要求所有進駐的鰻魚廠必須進行環評,不使用鍋爐加熱水溫,必須使用環保的電加熱或者太陽能加熱,這種領先的環保做法進一步擦亮了當地健康綠色的現代漁業招牌。
三產聯動 拓寬產業發展空間
栽下梧桐樹,引來金鳳凰。清流縣良好的漁業養殖基礎,吸引了大量的返鄉創業人士。他們在當地試驗養殖不同品種,包括新品種鯉魚、泥鰍、南美白對蝦、小龍蝦、觀賞魚等。
“為加強監管,確保水產品質量安全,我們配套建設了水產養殖物聯網平臺。”黃文華說,一旦遇到養殖技術難題,可直接與專家組對接,進行視頻“會診”。
為促進下游產品開發,清流組建了多家水庫小雜魚加工企業,年加工生產魚干、魚圓等休閑食品近百噸,多家烤鰻廠項目也在緊鑼密鼓地對接中。
特色漁業還得與生態旅游有機融合。據悉,清流縣已成立3家省級“水鄉漁村示范基地”,涵蓋了冷泉、溫泉和特色魚種資源,打造了集觀光、垂釣、美食和溫泉養生等不同特色的現代休閑觀光漁業基地,年接待游客近15萬人次,年收入近5000萬元。
為進一步做大“魚”文章,清流還推出“溪魚宴”“全魚宴”。“當地人在溪魚烹飪上都有一手絕活,我們為此成立了清流縣溪魚發展協會,對在溪魚選材、烹飪上達到標準的餐館進行授牌,目前省內外共有10家清流溪魚美食館。”黃文華說。
為讓更多的人了解清流漁業,清流縣目前正在策劃一場大型“生態濕地露營騎游”活動。其中包含環湖騎游、臨湖垂釣、星光露營、農特產品推薦、農家魚宴等系列活動,通過活動帶領游客感受當地最大水域面積九龍湖的生態之美,實地體驗漁家生活、溪魚美味,親身領略閩水奇險的神秘與傳奇。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綜合新聞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