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9日,全球海洋治理與生態文明會議在北京召開,農業部漁業漁政管理局副局長韓旭在會上發言時透露,中國政府計劃到2020年,將中國的漁船數量減少2萬艘,馬力消減150萬千瓦,捕撈量要消減309萬噸,減到1000萬噸以下。他強調,中國政府對非法、未報告、未受管制的IUU捕撈行為“采取零容忍的態度”。
另外,韓旭稱,中國總的原則就是生態優先、綠色發展。解決中國人吃魚難的問題,不是靠捕撈解決,而是靠養殖漁業來解決的。中國的漁業不僅解決了13億人吃魚的問題,每年還有400萬噸魚出口國外。
今年,在我國沿海地區實施了“史上最嚴”的休漁制度,不僅禁漁期比往年延長一個月,對禁止捕撈的品種也進行了明確的規定。在東海海域,帶魚、大黃魚、小黃魚、銀鯧、鮐魚、三疣梭子蟹、龍頭魚、蝦蛄等八種的海洋捕撈冰鮮水產品或活體水產品都被列入禁止銷售名單。此外,沒有達到規格的幼魚,全年禁捕禁售。
禁漁期結束后,海洋修復效果比較顯著,最明顯的就是梭子蟹。截至11月底,浙閩漁船到舟山國際水產市場投售量達近31萬噸,比上年同期增長30%以上,這主要得益于延長伏季休漁期和增殖放流。
韓旭在介紹中透露了今后我國漁業工作的方向,將更加重視水生生物的保護。一是,大力發展海洋牧場,通過建設海洋牧場來修復海域生態。二是大力建設水生生物保護區。中國建設的水產種子資源保護區有53個,面積有700萬公頃。除了水生生物保護區,對重點瀕危水生生物實行特殊保護。
11月20日,農業部公布了第三批22個全國海洋牧場示范區名單。在短短一年半內,我國獲批的海洋牧場就達到64個,可見農業部對于樹立良好漁業生態形象、早日扭轉國內傳統模式漁業的發展趨勢的決心。
最大的海產品進口國
隨著中國消費市場升級,市場整體消費水平在持續上升。12月9日,國家統計局公布最新統計消費數據,今年11月份,全國居民消費價格同比上漲1.7%。其中,城市上漲1.8%,農村上漲1.5%。得益于消費結構的調整,時下進口海產品更受歡迎,中國成為全球最大的海產進口和消費國。
根據中國海關數據,截至今年10月,我國共進口海產品總量超過237萬噸,總額超過2334萬美元。按國家分類,俄羅斯、美國、加拿大、挪威、新西蘭為中國進口海產的前五名。
2017年11月24日,財政部關稅司網站發布了《我國將調整部分消費品進口關稅》的通知,將于2017年12月1日開始實施。這是繼2017年6月,國家首次降低部分消費品進口關稅之后,第三次大幅度降低進口消費品關稅。三文魚(大西洋鮭魚)、北極蝦(學名北方長額蝦)、多春魚(學名毛鱗魚)、龍蝦、螃蟹、鮑魚,都在降低關稅之列,特別是北極蝦的關稅,更是降低到2%。未來海產進口將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大幅度發展。
過度捕撈——71%的地球面臨的最大威脅
在看到中國進口海產事業蓬勃發展的同時,我們更應該把眼光放得更長遠些。
海洋廣闊無際,資源取之不盡?數個世紀前,科學家是這樣想的。但很遺憾,一連串非法捕魚、誤捕、濫捕、肆意破壞魚類棲息地,已經改變海洋的命運。
看完以下幾個事實,恐怕沒有人能笑得出來。
由1950年開始,因為過度捕魚,全世界1/4漁業已經崩潰;
2.77%海洋魚類資源已經完全枯竭、遭受過度開發、減少或復蘇緩慢;
科學家估計,全球90%的大型魚類已在海洋絕跡。其中包括許多金槍魚、鯊魚、大比目魚、石斑魚和其他生態系統頂端的捕食者;
全世界共有350萬艘漁船,但當中僅占1.7%的巨型工業漁船,每年竟捕獲全球近60%的漁獲;
單單在印度洋,圍網漁船使用的人工集魚器,每年就殺死100萬條鯊魚;
每年,全球船隊收到大約300億美元的政府津貼,大部分給予大規模工業化漁業;
工業化捕魚船隊每年平均殺害及丟棄2700萬噸的魚,相當于全年1/4的漁獲。在市場買1公斤蝦,背后可能潛藏超過10公斤的熱帶海洋生物的犧牲;
全球每年因非法漁業損失超過200億美元,當中大多牽涉歐美和亞洲的漁船。據聯合國估計,非洲國家索馬里(Somalia)和幾內亞(Guinea)每年就分別損失約3億及1億美元。
在滿足人類消費需求的同時,企業經營者心中須有一桿秤,生態和市場如何平衡,切不可竭澤而漁。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綜合新聞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