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全國水產品產量6900萬噸,占世界水產品總量的近40%,其中養殖水產品總量達到5142萬噸,占世界總產量的70%,捕撈產量1759萬噸,占世界總量的近20%,我國已成為全球漁業生產、貿易及消費大國。近年來,從中央到地方都越來越重視品牌建設,國家層面和個別大省,在品牌建設方面開展了很多有益的嘗試,扶持和培育了一批水產品區域公用品牌和企業品牌。2017中國水產品品牌大會揭曉了“2017最具影響力水產品企業品牌”,獐子島、中洋、安井位等80個品牌入選,其中水產品市場中“龍霸”對蝦、“大湖”冰川魚、“淳”牌有機魚、“獐子島”海參、“洪澤湖牌”小龍蝦、盱眙龍蝦、威海刺參、舟山帶魚、洪澤湖大閘蟹、黃河口大閘蟹等品牌耳熟能詳。
中國水產業涉及產業鏈的上中下游,既有上游的種苗、養殖、飼料、漁藥,也有中游的水產加工,還有下游的水產銷售,而目前品牌建設多集中在水產加工類企業。在眾多水產加工類企業,雖然近年來品牌意識不斷提升,出現了像獐子島、寶路水產、國聯水產、東方海洋、好當家、大湖股份等一批銳意進取的企業,但目前中國水產業依然處于價格戰多品牌戰少,品類強品牌弱,有渠道認知無大眾認知的尷尬境地,即使是領先的水產企業也處于資源經營階段而未上升到品牌經營階段,這既是中國水產業的危機也是明智水產企業的機遇。
從實踐看,水產品品牌發展進程相對緩慢,我國水產品消費市場上依然充斥大量無品牌水產品。有些企業雖認識到品牌的重要性,但并未真正從“流通”為主導的慣性營銷思維向品牌營銷思維轉變。另一方面,部分企業資金實力有限,因此即使有少量投入,也大多局限于通過廣告提供水產品信息,難以有效創建品牌。80后生活品質追求、品牌消費意識明顯高于 60后、70后,因此當其在水產品消費中品牌趨向越發集中、且向品牌水產品支付費用明顯增加時,我國水產品市場機會將更狹小,水產品企業發展將更艱難。從這一角度看,發展我國水產品品牌,改變外來品牌在我國漁業行業眾多細分市場一家獨大的現狀,具有相當的緊迫性與現實意義。
那么如何創建水產品品牌呢?
1、水產品品質提質升級
首先打鐵需要自身硬,水產品產品質量至關重要,如何實現水產品質量的提質升級呢?請參考以下養殖全程管理思路圖(見下圖)。
如果養殖全程管理到位和水產品品質優良,那么這時就需要做好各種產品認證以證明自身產品質量了,國內的有無公害水產品認證、綠色水產品認證和有機水產品認證,國外的有BAP(Best AquaculturePractices)認證等。
2、品牌建設和宣傳推廣
其次,有了質量過硬的水產產品,那么下面就需要長時間的品牌建設和持續宣傳,形式可以多種多樣,如產品發布會或美食節(各地路演),新聞媒體、水產類知名雜志、微信公眾號等媒體途徑持續廣告。
3、品牌維護和公關處理
最后,即使再優質的水產品也需要做好售后服務、公關處理和品牌維護,這是產品品牌生命力長久的有力保障。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綜合新聞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