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強冷空氣影響,陽江市今起將出現明顯大風及降溫降雨天氣,最低氣溫低至6℃至7℃。記者昨日走訪陽東區大溝鎮獲悉,為預防漁業養殖遭受寒潮災害,不少水產養殖戶未雨綢繆,提前為蝦塘、魚塘搭好過冬的塑料膜大棚。注重水溫、推遲投苗、后期殺菌……養殖戶嚴陣以待,積極“備戰”即將到來的寒冷天氣。
昨日下午,記者從市區驅車趕往大溝鎮,沿路看到田野間布滿了許多白色的冬棚,它們如同一個個巨大的保護傘,為魚蝦等水產生物擋風遮雨。據了解,我市用于水產養殖土地面積60萬畝,其中,養蝦占地面積約12萬畝。大溝鎮作為陽江市一個水產養殖大鎮,目前有400多戶水產養殖戶,養殖面積1.6萬畝左右。
“我們早在去年11月就搭好了冬棚,附近的大部分養殖戶也基本如此。天冷加上下雨,蝦塘的水溫會明顯下降,前幾天冬棚的水溫還有27℃左右,現在只有21至22℃了。”大溝鎮華洞村南美白對蝦養殖大戶莫碧波對記者說,他的18口蝦塘目前有15口建好了保溫大棚,余下3口蝦塘用作蓄水,確保低溫下有合適溫度的水源為大棚里的蝦塘換水。
為應對這次強冷空氣的影響,莫碧波做好了幾手準備。“本來計劃9日和10日投新一批蝦苗,現在要等氣溫穩定恢復至24℃左右,準備推遲到15至16日。”他說,低溫天氣會影響蝦苗攝食,從吃得少、吃得慢,到18℃左右基本不進食,所以要保證雨天疏排棚頂的積水,嚴格控制蝦塘的水溫,每日早晚監測,避免溫度變化引起成蝦和蝦苗的應激反應等。
大溝鎮廬山村養殖戶李毅告訴記者,他的12口蝦塘兩個月前也搭好了冬棚,之前蝦塘水溫在27℃以上時,一天會喂4次飼料,去年12月起水溫降低,現在一天喂食3次。接下來幾天為避免水溫過低,自己將減少蝦塘的換水頻率。“但低溫過后才是最關鍵,是蝦最容易出問題的時候。”和李毅的看法一樣,莫碧波也表示,待氣溫升高后,水底的藻類加快繁殖會導致細菌等有害物質增多,到時候要采取水體消毒措施,投放底質改良劑等。
陽江市水產技術推廣站有關負責人表示,防寒的重點品種是不耐寒的溫水性魚蝦類,廣東省養殖的溫水性魚蝦品種主要有羅非魚、鯪魚、羅氏沼蝦、南美白對蝦、淡水白鯧等。為防止魚蝦凍死或凍傷后感染細菌,建議我市養殖戶切實加強巡塘,防止保溫大棚滲雨滲水,有條件的地方可采取加溫措施,沒有建保溫大棚的養殖池塘可加深水深。待水溫回升穩定后要適當換水,并做好水體消毒與水質監控。
該負責人說,在低溫陰雨季節,特別是在氣溫逐漸回升期是水霉病和小瓜蟲病的高發期,這兩種病害對淡水魚類成魚和魚苗都危害嚴重。因此,要加強生產管理,強化苗種、成魚培育,科學投喂,提高魚體抗病力。同時,保持水質清新,避免魚體受傷。
發表評論 |
用戶昵稱: | |
評論內容: |
|
滑動完成驗證: |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綜合新聞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