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啦,北方已冷到大海都結冰了,極地的嚴寒要入侵了南下?!
近日,廣東省迎來了一股強烈的冷空氣,據氣象部門預報,未來一周廣東省將持續陰雨寒冷天氣。自1月7日夜間起,寒潮自北向南影響廣東省,各地日平均氣溫將再下降7~9℃;8~11日,受新一股冷空氣及持續補充的影響,氣溫還將持續寒冷。
冷空氣的到來,不僅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不便,還將對水產養殖業造成嚴重影響,從事漁業工作的兄弟姐妹應加以重視。
為切實做好漁業防寒抗凍工作,減少低溫天氣帶來的損失,廣東省海洋與漁業技術推廣總站印發《廣東省漁業防寒抗凍技術措施》(以下簡稱《措施》),以期正確引導養殖戶做好緊急應對工作,為養殖生產帶來溫暖。《措施》提出三項主要工作,即落實防寒抗災措施、做好病害防治工作和開展漁業信息服務。
落實防寒抗災措施
應對寒潮,第一步應加強對越冬設施的管理。全面檢修并加固場內的越冬設施,防止池塘滲雨、滲水,有條件的地方可采取安裝電熱棒、鍋爐、在大棚內燃燒薪炭等加溫、加熱措施。如在池塘底部用熱水管注入熱水(溫泉水),使池塘底部形成熱島,有利于魚類聚集御寒。對于小水體養殖的名貴品種,可施加食鹽,使水體的鹽度達2~3‰(視品種而定),可增加魚蝦的抗寒能力1~2℃。切記,露天池塘晚上不能用太陽燈加溫,因燈光易引誘魚類集中至池塘表層的低溫區而凍傷,并且易引發水霉病而導致魚類死亡。
隨著寒潮期的增長,越冬池的水質會逐漸變差,此時要視水溫和水質的情況采用開增氧機,沖注地下水,施用增氧劑,水質改良劑等方法以保持水質清新和溶氧充足,防止魚類缺氧浮頭死亡。待寒流過后、氣溫回升時,應適當打開越冬棚面薄膜,排走棚內有害氣體(如二氧化碳、氨氣,硫化氫等),有利于棚內空氣對流,提高水體溶氧。
在確保現有的設施齊全且有效的前提下,養殖戶可進一步搭建擋風墻以防寒。從事池塘養殖的可在池塘北面用作物秸稈或泥土筑成1.5~2米高的擋風屏障,擋風屏障用毛竹,木棍支撐,可起到一定防寒作用。其次,在池塘四周筑排水溝,防止池外的凍水流入池內。從事網箱養殖的可將網箱拉到水位較深的避風港。
以上措施做法適用于大部分養殖基地,但在實際生產情況不是很理想的情況下,我們要因地制宜,不能生搬硬套所有方式和做法。若因當地條件限制而無法加蓋防寒棚,我們可以采取另外一種措施——增加水深。當寒潮襲擊,魚塘表層水溫會降到5~7℃,這個溫度對大多數養殖品種而言都是比較惡劣的。而當魚塘水深大于2米時,魚塘底層水溫短期內相對比表面要高,這樣水位較深的池塘御寒能力相對要好。一般而言,使水深保持在3米以上;如難以做到全池水深保持3米以上,也可在魚塘西、北兩側,挖一條寬3~5米、水深大于3米的魚溝,當寒潮到來時,為魚提供一個特殊的棲身之所,魚可在溝內御寒。
做好病害防治工作
寒潮來襲,出現死亡情況在所難免,為了控制局面、降低繼發性死亡,對于死魚的管理工作同樣重要。在寒潮過后,天氣轉晴、水溫回升,大部分死魚都浮在水面,此時,應及時撈走死魚并作無害化處理。而小量藏于泥中的死魚,可采取撒網檢查的辦法,發現后及時清除殘骸以免污染水質,然后用沸石粉等池底改良劑或生物方法清潔池底,具體做法如下:
適當施放石灰15公斤/畝(1.5米水深)或漂白粉0.5-0.75斤/畝(1.2米水深),預防水霉病等疾病的發生;也可用4%的食鹽水或20ppm的高錳酸鉀溶液浸洗魚體。這里要特別注意一點,還有塘魚存活的池塘不應立即施放消毒藥,這樣會造成魚蝦生應激反應而加速死亡。
謹記,疾病預防工作不能過分依賴藥物,《措施》提醒廣大水產工作者:盡量減少藥物的使用,避免魚類應激反應,可使用一些微生態制劑調節水質,使魚機體慢慢復原。如確需用藥,應按照相關要求科學用藥,確保水產品質量安全。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綜合新聞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