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養殖戶正在出蝦。張建增 攝
(記者 黃志山 通訊員 李連君)日前,對蝦北方反季節規模化養殖技術在曹妃甸取得突破。曹妃甸區瑞達水產養殖專業合作社采用的“陀旋回水式高曝氣”養殖模式,在2018年1月大獲成功,對蝦產量達到每立方米水體10公斤,單體長度14厘米,養成時間僅為75天。該高產、高效的養殖模式將整體改變北方反季節規模化養殖方式,目前已申報國家專利,向全國推廣。
2017年,曹妃甸瑞達水產與中國水產科學院黃海研究所合作,在華北地區第一個建設新型“陀旋回水式高曝氣”養殖廠房。廠房內養殖池形狀為陀螺形,排污口在中部,養殖池水中的殘餌、糞便等在回旋海水的作用下在排污口集中沉淀、快速排放,提高了養殖海水的質量。“高曝氣”則是增大養殖池水中的溶解氧,確保實現更高的單池產量。
記者走進廠房,溫濕的空氣撲面而來。時值寒冬,室外溫度降至零下十幾攝氏度,廠房內溫度則達到了20多攝氏度。記者看到,每個蝦池將近1畝,蝦池四壁有水車帶動整個蝦池的水體順時針旋轉,蝦池里浪花翻滾,大小均勻的對蝦隨著供氧形成的旋流在池水中游弋。在蝦池內隨便一撈,幾斤活蹦亂跳的對蝦便顯現在記者面前。
據介紹,此前國內其他省市都開展過反季節對蝦養殖,但效果不好,特別是在北方冬季,受氣溫及生產技術的影響,病害頻發、產量較低。瑞達水產總經理張建輝告訴記者:“這種新型養殖模式不僅可以穩定實現高產,而且建造成本比傳統反季節養殖要少很多。以瑞達水產為例,去年投資2800萬元新建廠房3萬平方米,其中廠房建設2400萬元,購置設備款400萬元,當年就竣工投產,預計可實現年銷售收入4600多萬元,純利潤可達到1400多萬元。”
“陀旋回水式高曝氣”養殖法成本低、資金回籠快,出產效率高,將整體改變北方反季節規模化養殖模式,由此將再次掀起對蝦北方反季節工廠化養殖的新高潮。屆時,地不分南北,時不分秋冬,人們都能吃到鮮活的大蝦。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綜合新聞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