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績
2017年已過,畜牧行業上市公司陸續公布上一年度業績快報,我們一起目睹一下誰賺錢?誰又虧損了?
一、溫氏股份(體量最大)
2017年營收556.6億元,同比下降6.23%;歸屬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67.6億,同比下降42.58%。
主要原因:
(1)受市場供求關系變化的影響,公司商品肉豬銷售價格同比下降18.59%,雖然公司養豬業務繼續保持穩步發展,商品肉豬銷量同比增長11.18%,銷售均重同比增加3.65公斤/頭,但不足以抵消銷售均價下降的影響,導致公司商品肉豬盈利水平同比大幅下降。
(2)報告期上半年,活禽產品市場行情整體持續低迷,公司養雞業務受到嚴重沖擊,商品肉雞銷售價格同比下降30.19%,養雞業經營業績同比由盈利轉為虧損。但報告期下半年,隨著H7N9事件影響的消退及市場供求關系的變化,公司肉雞銷售價格快速上漲,養雞業務經營業績全面好轉,盈利水平大幅提升,行業回歸正常軌道,公司養雞業務報告期內整體實現盈利。
二、海大集團(飼料銷量849萬噸)
2017年營收329.5億元,同比上漲21.21%;歸屬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12億,同比上漲40.38%。
主要原因:
公司業績持續增長主要基于公司清晰的戰略目標、完善的服務體系、領先的技術優勢、快速聯動的管理體系,及以此為基礎形成的產品競爭力優勢。報告期,公司在遭遇禽流感、養殖環保政策、及消費升級對行業的沖擊影響,適時調整產品結構,聚焦養殖戶需求并提供高性價比的產品,依靠產品競爭力優勢在提高養殖戶盈利同時,也實現了公司產品銷量、利潤和市場占有率的快速增長。報告期,公司實現飼料銷量849萬噸,同比增長15.83%,且產品結構持續優化,產品毛利率有顯著提升。
三、大北農
2017年營收187.4億元,同比上漲11.29%;歸屬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12.5億,同比上漲42.07%。
主要原因:
報告期內,公司營業利潤同比增長52.01%,主要系:①公司繼續優化產品結構,加大對高端高檔產品的推廣力度,銷量增長帶動毛利額相應增加;②公司繼續貫徹降費增效策略,期間費用率水平同比下降;③公司轉讓股權確認的投資收益同比增加;④根據財政部新修訂的《企業會計準則第16號——政府補助》及《一般企業財務報表格式》的要求,與日常經營相關的政府補助,按照經濟業務實質,從利潤表中的“營業外收入”項目調整到利潤表中屬于營業利潤的組成項目“其他收益”中列報。
四、雛鷹農牧
2017年營收54.5億元,同比下降10.56%;歸屬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6.46億,同比下降25.64%。
主要原因:
(1)2017年公司生豬業務量價齊跌,綜合導致養殖業務盈利水平未達到預期,對公司利潤影響較大;
(2)公司糧食貿易業務穩步發展,糧食貿易板塊營業收入較去年同期增長4.49%,毛利較去年同期下降13.56%,主要是由于部分產品價格下跌,使公司糧食貿易板塊盈利水平較去年同期有所下降;
(3)由于公司規模擴大,融資增加,財務費用較去年同期增加超過60%,降低了公司綜合盈利能力。
五、正邦集團
2017年營收205.7億元,同比上漲8.72%;歸屬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5.28億,同比下降49.55%。
主要原因:
(1)2017年公司實現營業利潤58,715.62萬元、利潤總額59,383.71萬元、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52,771.65萬元、基本每股收益0.23元,分別比2016年下降41.25%、44.56%、49.55%和48.89%。主要原因是本報告期生豬行情有所回落。
(2)2017年末總資產1,647,066.27萬元,比2016年末增加34.36%,主要原因是飼料及養殖的生產規模進一步擴大,且固定資產、生產性生物資產較去年有所增長。
六、唐人神(豬料增長37%,四費下降16元/噸)
2017年營收138.3億元,同比上漲27.02%;歸屬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3.11億,同比上漲54.63%。
主要原因:
一是報告期內公司飼料產品銷售規模同比增長24%,其中豬飼料增長37%,產品結構和客戶結構調整較好,同時人員效率提升,四項費用同比下降每噸16元,使得利潤出現較大幅度的增長;二是公司養豬板塊生產成績指標有較大的提升,在成本控制方面取得較大的改善,生豬出欄同比增長280%,同時公司年初新收購的龍華農牧養豬項目也給公司帶來較好的盈利;
三是公司推出聚焦做中國最好香腸的發展戰略后,香腸銷量大幅增長近30%,盈利能力明顯好轉。
七、天康生物
2017年營收46.9億元,同比上漲5.45%;歸屬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4.1億,同比上漲4.61%。
主要原因:
報告期內,公司經營上繼續圍繞“飼料、防疫、養殖、服務”產業鏈一體化發展方向進行市場拓展,主營業務規模穩定增長,經營情況良好;業務板塊中,報告期內公司飼料業務銷量同比增長8%,隨著生豬存欄量上升,產品結構有所優化;獸用生物制品業務總體疫情形勢平穩,成本控制細化三項費用降低,產品盈利能力增加,報告期內業績穩定;蛋白油脂業務報告期內產量同比上升23%,全年產品市場價格先抑后揚,四季度基本面有所好轉,由于受季節性價格影響全年綜合盈利能力仍有較大下降;食品養殖業務生豬出欄量48.94萬頭,較上年同比增長18.38萬頭,受生豬市場價格變化影響盈利空間較上年下降。
八、天邦股份
2017年營收30.6億元,同比上漲28.92%;歸屬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2.63億,同比下降29.46%。
主要原因:
本報告期生豬市場價格與去年同期相比降幅較大,生豬成本下降的幅度比銷售價格的下降幅度小。
九、福建圣農
2017年營收101.6億元,同比上漲10.87%;歸屬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3.11億,同比下降59.16%。
主要原因:
報告期內,公司將圣農食品納入合并報表范圍。報告期內,公司保持屠宰量穩步增長的同時,進一步深化內部改革,激發內部潛力,不斷提升管理效率,有效控制生產成本。但與上年同期相比,主要受雞肉銷售價格下降較大的影響,公司營業利潤、利潤總額、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基本每股收益等盈利水平指標較上年下降。
十、益生股份
2017年營收6.53億元,同比下降59.5%;歸屬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3.37億,同比下降159.96%。
主要原因:
報告期內主要產品父母代肉種雛雞和商品代雛雞價格大幅降低所致。
十一、民和股份
2017年營收10.7億元,同比下降24.22%;歸屬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2.94億,同比下降291.38%。
主要原因:
上期公司有較好盈利,本期主營產品商品代雞苗市場行情較差,雞苗售價較低產生虧損所致。
十二、傲農生物
2017年營收49億元,同比下降1.51%;歸屬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1.08億,同比上漲18.56%。
主要原因:
主要系公司加強成本與價格管理聯動管理,飼料產品毛利率上升,以及根據財會〔2017〕30號將與日常經營活動相關的政府補助816.51萬元計入其他收益所致。
2017業績大總結
與2016年相比,養殖企業日子不太好過,但是養豬企業還有利潤(溫氏、雛鷹、正邦、天邦),但養禽企業虧損嚴重(益生、民和,圣農的財報納入了圣農食品);
以飼料業務為主的企業,看起來日子不錯,營收和利潤均同比2016年上漲(大北農、唐人神、海大、傲農)。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綜合新聞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