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萬尾香魚苗近日從寧海西店鳧溪大橋附近水域游入鳧溪。這是時隔14年后香魚苗首次放流。望著溪中若隱若現的魚苗,鳧溪村黨支部書記徐為明感慨地說,仿佛看到了小時候鳧溪里香魚成群的景象。
“香魚能重新放流,得益于鳧溪水質不斷好轉。”西店鎮農辦主任王佳君說,香魚對水質要求特別高,溪水稍有污染就會死亡,因此被稱為“貴妃香魚”。
香魚是寧海人的驕傲,因為它曾是“貢品”。上世紀60年代,由于攔溪興建水庫,香魚洄游通道中斷,加上濫捕和環境污染等原因,香魚產量急劇下降,到上世紀70年代瀕臨絕跡。香魚就此成了珍稀魚種。
鳧溪村村民不想看著香魚就這樣消失。他們幾經周折,最終人工養殖獲得成功。目前,全村十多位養殖戶成立了專業合作社,帶領村民共同養殖,一年有幾百萬條香魚“游”向全國各地,“鳧溪香魚”品牌再次聲名鵲起。
近年來,西店鎮將治水治污進行到底,先后實施截污納管、河道清淤、農業污染面源治理、生態修復等一系列治水工程,并關停356家養殖場。全鎮劣V類水以及劣V類小微水體全部消除。這讓養殖戶看到了香魚重現鳧溪的希望。
徐為明告訴筆者,為了保護鳧溪水質,村里成立了黨員義工制,堅持每月集中開展一次治水志愿服務。此外,該村還把“五水共治”寫入“村規民約”,制訂護水公約,讓村民把治水作為自覺行動。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綜合新聞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