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7日,美國路易斯安那州參議員、共和黨人John Kennedy向白宮遞交了請愿信,要求美國總統特朗普對從中國進口的對蝦和小龍蝦加征關稅。這是自今年三月份中美貿易戰對峙以來,美國政客首次提出將覆蓋面擴大至水產品。
信中提及,“考慮到您(總統)決定要對中國征稅,我希望能把小龍蝦和對蝦也加進征稅名單中,這對于振興路易斯安那州水產業十分有必要。中國公司多年來向美國市場傾銷劣質、摻假水產品,使路易斯安那州的水產業深受其害。”
“路易斯安娜州供應世界上最優質的水產品,每年創造24億美元經濟價值,但(我們)進入中國市場卻遭遇政策限制,我懇請總統您認證考慮我的請求,將中國的對蝦和小龍蝦加入征稅名單。(原文見下圖)”
就此,全球水產養殖聯盟(GAA)副主席Steve Hart博士評論稱:“這是目光短淺的保護主義行為,美國本身根本無法生產足夠的蝦滿足市場需求。”美國海洋與大氣管理總署(NOAA)統計,2017年美國進口蝦類產品665,137噸,進口總額65.44億美元。2017年中國出口美國的海產品價值約27億美元,貿易順差14億美元。蝦類出口總量4.6萬噸,價值3.35億美元(下圖);出口小龍蝦5,600噸,價值6,076萬美元。
中國出口美國的4.6萬噸蝦產品中,約3.5萬噸為深加工產品,1.15萬噸為去殼精加工產品,粗加工與原料蝦所在的出口比例已非常少。中國輸美的蝦產品完成了從初級原材料向高附加值精深加工的轉型。
Breaded Shrimp
美國向中國出口的海產品中,三文魚、鱈魚和龍蝦占據了絕對份額。盡管美國對中國的水產品出口額每年都在擴大,但美國自產的海鮮正漸漸失去國際競爭力已是不爭的事實。美國鱈魚依賴中國加工業實現再出口,方有國際市場的一席之地;阿拉斯加野生三文魚面臨挪威、智利等養殖大國的直接挑戰;中國市場需求的波士頓龍蝦多為活體,不需要依靠美國的加工業。
對中國蝦類征稅恐師出無名
先前,UCN就中美貿易戰采訪了多位美國進出口商,Western Edge Seafood公司(白肉魚片進口商)的采購經理Don Kelley表示,美國對中國產品征稅乃是依據“301調查”的結果,而海產品的貿易并不涉及知識產權糾紛,不應該被列入征稅清單。
美國蝦類生產商的困境并非中國造成的,美國進口的60多萬噸對蝦中,30%來自印度,越南、印尼、墨西哥等均是美國市場重要的供貨國。
大連美和食品有限公司總裁應潔(Julia Ying)提醒業內注意態勢的升級。“歷史教訓告訴我們,鯰魚進口制度變遷已對越南產業造成了深遠的影響,我們需要警惕美國內部的一批政治動機不純的政客,他們可能會隨時海產品卷入貿易斗爭當中。”她說。
Siam Canadian Group(對蝦進口商)的創始人兼CEO Jim Gulkin先生稱,“特朗普當選總統前,曾許諾要保護某些美國南方農民的利益。拿水產品開刀將是特朗普的邊緣政策(brinkmanship),但我相信,在產業陷入僵局之前,雙方肯定都愿意坐下來談判處理糾紛。”
來源:Undercurrent News,翻譯:胡路怡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綜合新聞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