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病狀:早期病魚食欲減退,體表部分鱗片脫落,表皮微紅,外觀微微隆起,隨后病灶出現出血性潰瘍,從頭部、鰓蓋、背部、腹部、鰭部直到尾柄均可出現。潰瘍面大小不一,依魚體大小有所差異,小者如黃豆,二齡以上大金魚潰瘍直徑有1-2厘米。有的病灶在腹側形如一條被刀劃破的傷口,又似打印病,其潰瘍不僅限于真皮層,而且深及肌肉,嚴重的甚至骨骼和內臟,酷似一個洞穴,故又稱洞穴病。發病快,病程持續時間較長,盲到病原體侵入鰓部,鯉絲紅腫成棒狀,尖端有缺刻,腫脹有的呈紫色,有的整個鰓絲呈蒼白色,有的部分鰓絲形成血栓,以致呼吸困難,窒息而死。
(二)病原體是魚害粘球菌(Myxococcus pisciocola)。
(三)危害和流行情況:此病是危害很大的傳染病,1971年日本發現此病。每年從9月到次年6月為流引期,而10月到初冬水溫較低時,為流行盛期。據了解日本友人贈送一批金魚給杭州,杭州動物園金魚場飼養,未經嚴格的檢疫措施,以致全長14厘米以上,二齡名貴金魚900尾和12厘米3000尾親魚均先后患病。180口魚池幾乎每日均有死亡,少則十余尾,多則五、六十尾,最多一日死亡一百余尾,情況嚴重,這是金魚疾病中危害最大的一種病。用病魚卵孵化的魚苗,一個月后也開始發病,其癥狀與成魚有所不同,最初是尾鰭邊緣出現白色粘液股分泌物,隨即向前蔓延,布滿全身,不久死亡;少數小魚開始時,鱗片色素細胞被破壞,夫去光澤,體色轉白,然后脫落發炎,出現潰瘍,此病僅發現于杭州。
(四)防治方法:
1、經常投喂水蚤。水蚯蚓等鮮活食料,加強營養,增強對穿紀病的抗病力。
2、合理密養,水中溶氧量最好維持在5毫克/升左右,避免魚浮頭,以增強抗病力。
3、呋喃唑酮和食鹽合劑浸洗。呋喃唑酮20ppm加食鹽1.4%濃合液浸洗20-30分鐘,每天浸洗一次,連續浸洗2-3
次,預防比治療效果更好。
4、呋喃唑酮、食鹽、高錳酸鉀20ppm,浸洗10-30秒鐘。適用于發病早期的幼魚。曾有七萬尾小魚經浸洗后,生長發育良好,直到成魚階段,未見此病復發。
5、死亡的病魚務必深埋并加主石灰消毒滅菌;病魚池水用漂白粉10ppm濃度全池遍灑消毒24小時后方可排入下水道中。
南方漁網編輯:陳如燕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水族防治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