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了天時地利、還要有人和,在所講人和是日常的管理、對龍魚的觀察和研究。簡單的來說就是愛心、恒心、耐心簡稱“養工”,其實飼養一條龍魚并不困難,龍魚是一種適應力較強,十分好飼養的魚類,關鍵的就是飼養者的心態和手法。首先要對龍魚這種動物盡可能的去了解,了解得越清楚越好,并不只停留在以往書本上的知識,書面上的知識只是極為表面的東西,只有通過實踐中累積經驗才是真實的。以下純屬個人經驗還請大家批評、指導。
飼養的水質:由于原產地中國的水質大不相同,原場地水質PH在5.2-6.5之間,導電度在0-50u之間,并且含有大量的微量元素,水溫常年在24-40度之間,較適合龍魚的養殖,飼養的方法也不盡相同,我國這邊水質據了解,南方水質PH7.0-7.5之間,自來水的質素不是很好,有害物質、雜質較多,如漂白粉、二氧化硫、氨、氯,導電度較高。北方的水質PH8.0-8.5之間,PH、GH、KH都較高,其他數字不是很清楚(沒有在北方生活過),總體來說并不適應龍魚生長,在原產地基本就不需要任何復雜的過濾,直接換水就可以,直接將龍魚入缸就行了,由于水質的總體差異在邊行不通的。因此在這邊的水質一定要過濾處理過才能養龍。在這里要提的一點就是由于以上的原因所謂的24小時滴漏過濾不值得提倡(感覺有點浪費),除非24小時滴漏過濾的水源經過OR過濾桶或水池困水才能使用。
其實養一條龍魚并不難,關鍵就在平時的愛心管理,在這里提一下有許多龍友會遇到的問題就是付出了“爆棚”的愛心,但得不到滿意的回報,其實這是一個很簡單的問題,特別新手就是過于神經敏感、緊張,缺乏冷靜的思考,如一條小龍魚買回來的時候,總是怕它吃不飽,一天喂它四、五頓,我們是在養龍而不是在“養豬”往往導致龍魚在20多厘米的時候就換上厭食癥,長久厭食就容易導致“老頭龍”,(另一個極端就是龍魚猛吃導致肥豬龍的產生,如加上環境不注意脂肪積累讓掉眼的癥狀出現)加上整天的喂食也拉的多,剛開始過濾感覺還可以,但久而久之NO2、NO3的沉積,引致其他魚病發生,你說龍在這樣“糞缸”,和這樣飼養者的飼養心態,這樣龍魚會美嗎!所以有時間想想如何加強日常維護和改善龍魚缸的過濾還比較實際(目前我自己還在不斷的思考中、、、、),再好的過濾沒有好的飼養心態及有頻率的日常維護,養好龍魚就是一句空話。
在開始養龍到現在,從一名“水手”到“會養龍”,在不斷經驗積累中,也明白了許多,大大話話經我手養的龍和幫朋友挑的龍有上百條不為過,簡單的來說我不把龍魚當“物”而是當朋友來看,在養的過程中與他不斷的溝通,從正面、側面,由表至里的關心、了解我的朋友伙伴,因為每條龍魚都有他的性格,因為他是有靈性的,有時象小孩子或大人、智者等等,只有了解了這龍魚的性格,才能抓住突破口對他威*利誘,才能將他馴化,成為你的知己,只有這樣才能從中找到樂趣。只有了解、加深溝通得到最后的“理解和知道”,打個很實在的比喻,你對你的龍魚了解的情況下,得了病,你可以將用藥的限度降到最低,水質控制的很好,康復的時間最快,發色的最好最快。
一些看似簡單的細節,其實很重要,還是那句話:水質才是硬道理。就新龍回來的兌水、和定水問題,看似簡單,其實很重要,我曾經在這個問題上吃了不少的虧,因我的惰性有時會忽略水族館里的水質與家里的水質,認為家里水質一定好,縮短新龍兌水、定水的時間、溫度、水量,導致新水質的不適應,產生融鱗、低頭等病癥,不管那里水質的好壞,只是讓龍魚適應、交接的過程,但過程很重要,要仔細。因此在這個問題上我犯過錯,吸取了教訓不會再有這種事情發生。
有許多魚友問我:你養的龍怎么會發色發的這么好、這么快,有什么秘訣,其實以上就是我的秘訣,簡單直接的天時、地利、人和三部曲。
南方漁網編輯:陳如燕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水族養殖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