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山東省共放流傘徑10毫米以上海蜇苗種8.34億只,同比增加46.43%。經過1個多月的生長,渤海于7月15日開捕,山東半島南部海域于7月20日開捕。據不完全統計,截止目前,全省累計投入海蜇回捕漁船1868艘,回捕海蜇8933噸,同比增長0.15%,創產值6966萬元,同比增長19.98%。
山東水生生物資源養護管理中心副科長劉淑德說:“從開捕后生產情況看,今年山東省海蜇總體資源量較去年同期相當,但資源分布不均,不同海域產情差別較大,且個體規格較去年同期偏小。根據以往的生產經驗,海蜇往往會有兩到三個生產的高潮期,預計今年九月份開海后還會有一個生產的高潮期。”
今年,渤海回捕海蜇3115噸,同比增加74.29%,產值3266萬元,同比增加88.25%,與常年相比仍屬于資源較差的年份。渤海海蜇主要分布在渤海灣南部的濱州以及東營北部近海,開捕后一般單船日產在200公斤-1500公斤,最高日產達5000公斤。萊州灣海域因受海月水母和霞水母旺發的影響,海蜇資源量較少,開捕后一般單船日產30公斤-100公斤,最高日產達300公斤。山東半島南部海域回捕海蜇5818噸,同比減少18.38%,產值3700萬元,同比減少11.23%,屬于資源一般年份。
劉淑德說:“總體來看,今年影響我省海蜇回捕產量的因素主要有:一是部分海域有害水母旺發,影響了海蜇的攝食與生長;二是延誤了海蜇的最佳放流時間,海蜇入海生產期較短,個體偏小;三是今年放流海域水溫較往年偏低2-3℃,影響了海蜇的生長。從開捕以后生產的情況看,放流的對蝦資源比往年要好,預計對蝦今年會有一個不錯的產量。”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綜合新聞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