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地區持續高溫,遼寧大部地區最高氣溫有37~39℃,局地可達40℃。大連海參養殖業受高溫影響,預計將有90%的參池絕收。
據專家表示,目前大連地區室外最高溫度在37℃、38℃左右,海水的溫度在32℃至35℃左右,而養殖海參的生存溫度不能超過31℃,31℃已經是養殖海參生存溫度的紅色警戒線,狀態不好的海參就容易死亡。
但是今年淺水養殖海參的區域都已經超過養殖海參的生存溫度,而且持續時間都是在一周以上,在這樣的情況下,池塘養殖海參就出現了大面積的死亡。
受持續高溫影響,遼寧多地的池塘養殖海參從7月23號開始出現缺氧、化皮的現象,到7月28號,水深在7米以內的養殖池就出現海參大面積死亡的情況。
從遼寧省海洋漁業廳了解到,全省海參養殖面積184.4萬畝,其中池塘養殖面積98.5萬畝。目前初步統計,海參受災損失面積95萬畝,損失產量6.8萬噸,直接經濟損失68.7億元。
有關專家向記者表示,大連是海參的母產區,山東、福建的養殖戶每年也要從大連的購入海參。在本次災害當中,大連地區的小、中、大等三個品類的海參都遭遇了大面積死亡,所以影響的并不僅僅是大連的海參,而是海參的整個產業鏈。
大連地區海參大面積死亡,絕對不是僅僅影響到今年秋季捕撈季的成參,而是導致連續3年投放的幼苗、小苗都死了,所以影響的是連續3年、每年兩個捕撈季,共計6個海參捕撈季。如果想要恢復本次受災之前的產量,至少要等到2021年,而一個重要的前提則是在這期間沒有自然災害。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綜合新聞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