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日下午,中央氣象臺發布高溫黃色預警,這已經是連續25天發布高溫預警,高溫天氣持續時間長、面積大、最低氣溫高……高溫肆虐之下,人們的生產生活備受影響,經濟導報記者采訪獲悉,山東沿海養殖業被“灼傷”。
“凌晨3點就得出海,太陽出來前船歸隊,今天就發3000斤貨。”7日上午9點剛過,威海乳山海陽所鎮徐家埠村牡蠣(生蠔)養殖戶徐本九告訴經濟導報記者,受持續高溫影響,牡蠣的捕撈量驟降,僅是平常日的1/3。
儲存運輸成本抬升
不少合作社關停坐等
高溫已經明顯影響海產品合作社的生意。
“牡蠣的開口率(死亡率)明顯高了,約為4%到5%。”7日早上,威海市金給利農副產品有限公司浩帆牡蠣養殖合作社(下稱“浩帆牡蠣合作社”)總經理侯治國一句話道出高溫天遭遇的損失。
據悉,浩帆牡蠣合作社簽約養殖戶20多家,位于乳山市海陽所鎮南夼村,入行4年多,侯治國對這次高溫造成的影響感受更加深刻,“鎮上的牡蠣合作社約有20家,最近只有四五家選擇繼續出貨,其余的關停坐等,因為氣溫超過27攝氏度,人工、儲存、運輸的成本大幅增加。”侯治國說。
侯治國算了一筆細賬:早上四五點鐘,從海上現捕的鮮牡蠣就會送到合作社,趁著太陽未升,氣溫相對低,工人趕緊“砍掉”已經開口的牡蠣,快速將剩余的打包分裝,上午10點之前,貨必須發走;10點之后,由于氣溫升高,冰塊、冰袋、密封膠帶等耗材的使用量加大,成本增加很多,牡蠣的鮮嫩品質還會打折扣。“100多斤的大箱,僅加冰一項,除了整冰塊,還要額外加冰袋,成本增加7-8元。”
高溫天氣下,儲存、包裝的成本在價格和出貨量上都有顯現。
侯治國告訴經濟導報記者,原來10點之后能正常接貨,現在上游養殖戶謹慎,10點之后幾乎沒有貨,原來每天的出貨量能達到2萬斤,現在勉強維持7000斤到1萬斤;原來的收購價在每斤4.5元-5.5元,現在每斤上漲了1-2元。
據悉,浩帆牡蠣合作社的銷售渠道是線上線下“兩條腿走路”,線上直供電商微商,線下餐飲批發團購。上游收購價提高,已經傳導至下游。
5日,濟南市民毛先生在舜耕路上選購了一家水產店的海蠣子(牡蠣),他發現,1斤海蠣子的價格比之前一個周上漲了1元,“同樣個頭的,原來7元一斤,現在是8元。”他說。
養殖戶:捕撈量降2/3
徐本九從事牡蠣養殖20余年,每年的產量在100多萬斤,在當地屬于中等規模的養殖戶。高溫給養殖戶本身,會帶來哪些不利影響?
徐本九坦言,養殖環節的一個明顯改變是,捕撈謹慎,“捕撈的量是原來的1/3,原來一天能送走1萬斤貨,現在在3000斤到4000斤之間。”而這種局面已經持續了20多天。
“未來一周,高溫都超過30攝氏度,低溫也在26攝氏度之上,捕撈還是不樂觀,立秋之后,早晚溫差大,但水溫回落相對慢。”徐本九預估,這種狀況還要持續一段時間。
據悉,原來下午兩點之前,徐本九還能發走一批貨,現在卻不敢,“從上船到養殖基地有1個小時的路程,鮮牡蠣一旦開了口,就賣不上價。”他說,讓中等個頭的牡蠣在籠子里待著更保險。
徐本九的擔憂不無道理,“燒烤”模式還會維持。
7日上午,山東省氣象臺首席預報員楊曉霞接受經濟導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受到副熱帶高壓異常偏北影響,預計本月14日之前,全省沿海到內陸地區的高溫依然會維持在34到35攝氏度,9日開始,一股弱冷空氣“來臨”,氣溫會下降2攝氏度,之后,11日到14日之間,副熱帶高壓依然強勁,高溫天氣仍將持續,“從早熱到晚”,局地可達39℃以上。“未來一個周,溫度大、濕度大,建議相關部門提前應對部署,降低損失。”楊曉霞建議。
楊曉霞認為,今年全球高溫,副熱帶高氣壓帶往年在北緯35度附近,今年擴散到北緯35度到40度范圍內,即便隨著立秋到來,副熱帶高氣壓帶慢慢南退,但山東依然處于這一高壓控制之下,農林漁業部門還是應做好準備。
線上商戶:“貨跟不上啦”
本土電商徐振寧從未想到,高溫也會影響到自己。
“線上商城的銷量幾乎很少受到氣候變化的影響,這一次卻不同了。”7日中午,徐振寧說。
他所經營的老牛網商城,主打產品之一是海參、牡蠣等山東原產地產品,自上周開始,商城已經啟動了七夕節活動。“活動開始了,之前擔心客戶少,這次卻發現貨跟不上啦。”徐振寧說,發現采購到的牡蠣肥美度不夠,只好停售一周。
在老牛網商城,經濟導報記者發現,“乳山牡蠣”是六大原產特產之一,原產地發貨順豐包郵,原來5斤一箱的價格在75元到117元之間,10斤一箱的價格在113元到210元之間,而想立刻品嘗的消費者還要再等一等,商城通知顯示,“因高溫天氣臺風頻發,影響牡蠣肥度。因此,老牛網決定對線上的生鮮類海產品停售一周,時間暫定6日至12日。”
“好在經營的海參都是淡干海參,如果是新鮮海參,可能也要停售。”徐振寧和團隊補足商城在售的平陰玫瑰等其他特產,以彌補由此對粉絲造成的不便。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綜合新聞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