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鯛
英文名稱:Dwarf Cichlid
原產:南美洲、西非洲叢林水域。一般成魚體長4-10公分。
適合水溫:24-28℃。
水質要求:總硬度(gH):3-6dGH, 酸堿度(pH):5.0-6.8。
通常我們在水族市場中看到的短鯛按照原始原始產地分布的不同,分為兩大種類--南美短鯛和西非短鯛。
■ 南美短鯛
南美短鯛絕大部分是屬于A屬(Apistogramma屬)的短鯛,例如:鳳尾短鯛(Apistogramma cacatuoides)、酋長短鯛(Apistogramma bitaeniate),但因為短鯛只是對于小型慈鯛的稱呼,所以除了A屬之外,還有M屬(Microgeophagus屬)的七彩鳳凰(荷蘭鳳凰,Microgeophagus amirezi)以及原產于河域的B屬(Biotoecus屬)的短鯛,例如:綠寶石短鯛(Biotoecus opercularis)等等,由于地理分布上同屬南美大陸的淡水系,所以泛稱為南美短鯛。收集飼養各種南美短鯛的種類,也是在飼養及繁殖以外的另一種趣味,可能因為地理上隔離所造成,南美短鯛在慈鯛中出現明顯的地區品種,所以常會對于有些魚種在分類上出現模糊、爭議。
也因為產地的不同,南美短鯛魚只的欣賞價值也有所差異。以鳳尾短鯛為例,大致可分為野生種及人工培育個體。野生種是直接從野外環境中捕捉來的魚只個體,最多也只經過一段人為的空腹、蓄養時間而已,但并不見得是采集自同一水域中,所以在形態上就會有些許的差異。而人工培育的個體多半為第一(F1)或第二(F2)子代。雖然在品種的穩定上沒有太大的問題,但往往因不同經營策的略飼養者,而繁殖出的子代在體形及色澤度上產生許多差異,例如:以品質為第一考量的德國培育品種,在色澤的飽和度上可見其功力,價格也較高;而向來以量取勝的東南亞培育種,雖然較便宜,但是色彩上則顯得略遜一籌了。
■ 西非短鯛
西非河產的短鯛體型較南美短鯛大,卻一樣有令人醉心的色彩,但較不一樣的是:雄魚魚體色黯淡而雌魚艷麗動人。以往對于這些西非短鯛相關知識并不多,一般都將它們稱做“紅肚鳳凰”,的確,早年市面上的紅肚鳳凰,也是屬于西非短鯛中的一種,只是在近親過度的人工繁殖、雜交后造成基因弱化,導致在體型及色澤上都明顯的衰退。所以有正確的學名,才能讓我們能夠清楚明白地分辨、查詢各種不同類型的西非短鯛。
首先從它們的外觀看來,泛稱鳳凰的河產短鯛在它們極為艷麗的外表下更有令人著迷的生態行為。在外觀上也許會有種似曾相識的感覺,似乎和以往水族市場中被稱為“紅肚鳳凰”的那些種類有幾分類似。所以,以體型來區分西非短鯛的種類并不明確,若花一點時間去觀察它們,會發現雄魚個體在種與種之間的差異并不明顯,因此必須以其它的方法來區分, 例如:背鰭及尾鰭上斑點的差異或眼睛后面主要鰓蓋的顏色及型態等等;而雌魚個體在品種間的辨認上則容易了許多,通常由體型及顏色便可辨認出來。至于西非短鯛雌雄魚的辨別就更容易了,只要有個穩定的環境,不久便可發現到一群魚中會有些體型較小的個體,它們雖然在體型上幾乎只有其雄魚的一半,但在色澤上卻非常鮮艷,如此便可容易地判斷出性別。幾乎所有西非鳳凰短鯛在性別上都有相當大的差異,雄魚雖然較大,體長有雌魚的兩倍,但色澤呈現淡淡的灰褐色:相反地,雌魚卻相當的鮮艷,尤其到發情求偶的繁殖期,往往整個腹部會散發出有如夕陽落日、染彩般絢爛的色彩。西非短鯛大致上可以分為六屬,而在屬之下的“種”(品種)則相當復雜,其中許多是因區域性而產生的亞種。
南方漁網編輯:陳如燕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水族養殖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