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蛭,又稱螞蟥,是中成藥市場的俏貨,畝產效益可達3萬元以上。在荊門市牌樓鎮原種場社區的華林水產養殖有限公司,小小水蛭便是致富的法寶。
網箱養蛭,生態飼料,養草調水,套養鱗魚……養殖基地技術員王艷明笑著說:“別小瞧了這小東西,管理起來可不簡單。”
8月2日,在華林的水蛭養殖基地,成片的水泥池錯落有致地建在空地上,水池內的網箱壁上密密麻麻地附著水蛭。這些水蛭體型略呈紡錘形,長約十公分,寬約兩公分,背面呈暗綠色,全身光滑。
王艷明介紹,“現在市場上水蛭干制品的價格每斤高達500元左右,鮮活的水蛭也要每斤80元左右,可謂是軟體黃金。”
2014年10月,通過招商,東寶區牌樓鎮原種場社區與荊門市華林水產養殖有限公司簽訂了土地流轉合同,園區內已修建幼苗精養池140個,建成高密度的成品養殖池110畝左右,網箱養殖面積達80畝,建成溫室孵化場共5000多平方米。“這種水蛭不吸人血,主要以螺、蚌等軟體動物的體液為食,但因網箱養殖高密度容易引發水質污染。”王艷明介紹,為此基地決心從源頭抓起,改水質,提供高飼料利用率。
放眼看去,只見水面上飄滿了水葫蘆。“利用水葫蘆凈化水質比用化學藥劑好很多。”王艷明說,現在基地里每一個養殖池都配套建設了全自動進排水系統,把凈化后的水輸進養殖場,把廢水通過管道排進沉淀池。目前基地按功能科學分區,形成了養殖區、凈化池、種苗孵化池等多個區域。
今年,基地另外幾個凈化池還養了水草,“以各種方式凈化水質,讓水蛭有更優質的生活環境。”
飼料上,基地以體型更小的椎實螺替代螺螄肉,減少飼料浪費,更環保衛生。“螺螄比水蛭個頭大,喂養時不但難以取食,浪費率太大,養殖后期還會造成水體有機物增多,導致水質污染。”
王艷明介紹,養殖基地的每個水池里不僅養殖著寬體金線蛭,還套養了從廣東引進的鱗魚。“套養這種鱗魚,不僅能凈化水質,防止水蛭生病,還可以售賣。”王艷明算了筆賬:基地現有養殖池238個,一個養殖池大約產30斤鱗魚,一斤鱗魚可以賣到5元左右,“按照這個價格算,基地賣鱗魚就可以收入3.5萬元。”“這個養殖項目收益高,農民在自家房前屋后挖個土塘就能養殖,我們可以引導社區農戶搞水蛭養殖。”王艷明信心滿滿地說,“將來我們還會發展特色餐飲,把這種水蛭推上餐桌,力爭將荊門建成國內最大的水蛭養殖基地、繁育研發基地和水蛭產品加工基地。”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綜合新聞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