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份廣東省雷雨、臺風較多,水溫、氣溫較高,是水產養殖病害的高發季節,要提前做好病害的防控工作。并要注意做好防風、防洪措施,特別是暴雨過后,要注意池塘水質中各種理化因子的變化情況,及時做好調控。羅非魚鏈球菌病、海水魚刺激隱核蟲病、對蝦急性肝胰腺壞死綜合癥(俗稱“偷死病)處于流行的高峰期,各養殖主產區要加強對這些病害的監測,提前做好防控措施,防止出現暴發流行。
一、病情預測
1、淡水養殖魚類:易發生車輪蟲病、指環蟲病、錨頭鳋、細菌性敗血病、爛鰓病、腸炎病、潰瘍病、諾卡氏菌病和虹彩病毒病等,重點關注全省養殖區域。
2、草魚:魚種階段易發生出血病,重點關注全省草魚池塘養殖區域。
3、羅非魚:易發生鏈球菌病。重點關注粵西、珠江三角洲養殖區域。
4、甲魚:易發生腮腺炎病、紅底板病,重點關注珠江三角洲養殖區域。
5、海水養殖魚類:易發生刺激隱核蟲病和虹彩病毒病等,重點關注沿海養殖區域。
6、對蝦:易發生白斑綜合征、肝胰腺壞死綜合癥等,重點關注粵西、珠江三角洲等高密度養殖區域。
二、防治措施
1、經過一段時間的養殖,大量的殘餌、排泄物沉積于塘底造成水質惡化,易誘發各類水生動物病害。適當使用微生物制劑、水質改良劑等方法調節水質,有條件的地方可進行換水、加注新水,保持池塘溶氧充足,做好水質調控,保持良好水質是預防病害的關鍵措施。
2、在高溫季節,池塘表層最高水溫可能會達到34℃左右,超過了養殖品種正常的生長適宜水溫,池塘水溫過高不利于多數養殖品種的生長,在高溫季節適當加高池塘水位,一方面可獲得適宜的水溫,另一方面可保持水質的相對穩定。
3、科學的開啟增氧機,堅持每天凌晨及時開動增氧機,中午再開啟2-3小時的增氧機,促進水體上下交換,通過增氧機的攪動,使上層溶氧高的水體到達底層,保證整個池塘上下層溶氧的平衡。高溫天氣池塘的上層水溫度高,下層水溫度低,會出現水溫分層的現象,因此,高溫天氣開動增氧機的另一個目的是打破水體的這種分層現象,使養殖品種盡量處于適溫范圍內。
4、科學調整飼料的投喂量和時間,高溫期中午上層水溫明顯升高,因此上午可早喂,下午晚喂,減少養殖品種因攝食造成燙傷。高溫期是水生動物病害的高發期,定期在飼料中添加多維、三黃粉、免疫多糖等增強體質,提高抗病力。隨著養殖品種的攝食量大增,生長速度加快,以及高溫期水質易惡化,魚的肝膽承受壓力大,所以建議定期內服保肝利膽藥物,增加魚的抵抗力。
三、主要病害的防控措施
1、預防刺激隱核蟲病:(1)網箱合理設置,使水流交換順暢,放養密度要適宜。(2)投喂人工配合飼料,減少冰鮮魚、鮮魚做飼料。(3)淡水浸浴病魚3~20分鐘。(4)投喂多維和免疫增強劑等加強營養,提高抵抗力。
2、預防羅非魚鏈球菌病:(1)減少餌料的投喂,盡量降低放養密度,減少應激因素和改善養殖環境,增加開增氧機的時間,保持池塘溶氧充足,有條件的適當降低水溫。(2)潑灑微生物制劑和底質改良劑,調節水質,在飼料中添加多維和免疫增強劑增強體質,可用刺激性較小的消毒劑全池消毒,控制水體中的有害細菌。
3、預防對蝦急性肝胰腺壞死綜合癥:(1)用含溴制劑對塘底進行消毒。(2)根據鹽度的不同,搭配草魚、革胡子鯰、美國紅魚或軍曹魚進行混養。(3)為了降低對蝦消化道pH,建議每天投喂1-2次經過乳酸桿菌發酵的飼料。
病害防治方法應根據養殖品種的實際情況,在專業機構或技術人員的指導下實施。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疫情預報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