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場秋雨緩解了持續的高溫天氣,但很多人對今年赫赫炎炎的三伏天記憶尤深。海參,這一對溫度極其苛刻的海洋生物反應更加明顯,海參的生存溫度不能超過30℃,一旦超過這條紅色警戒線,就容易出現死亡。
然而,今年夏季,沿海城市一度迎來高溫天氣,室外最高溫度維持在37-38℃,有些地區室外最高溫度甚至突破40℃,海水溫度在32-35℃,超過海參養殖生存溫度警戒線。海參的大量減產,讓不少業內人士預測,未來2-3年,海參市場有望迎來牛市。
海參減產近十萬噸 中秋節前迎來更大漲幅
食用海參的好處無需多言,豐富營養成分的儲藏得益于其特殊的生長環境。一般來說,海參生長的海域緯度較高,尤其以北緯39°的水溫最適合海參生長,低溫環境使得海參自然發育,三年以上周期方可捕撈,這也是北方海參質量明顯高于南方海參的原因。
今年夏季,持續的高溫天氣,北方海域也不能幸免,據央視財經報道,遼寧地區受持續高溫影響,海參從7月23號開始出現缺氧、化皮的現象,到7月28號,水深在7米以內的養殖池就出現海參大面積死亡的情況,高溫天氣致遼寧海參受災95萬畝,減產6.8萬噸。
同樣的情況也出現在了青島附近海域,很多海參養殖戶幾乎“絕收”,即墨田橫島一養殖業主告訴記者,“水溫到30℃以上,海參就會從夏眠中驚醒,超過34℃就會出現漂參,也就是海參死亡”。海參歷來喜涼不喜熱,海溫過熱海參會出現落底、放長條、缺氧、化皮、掉礁等各種不好的癥狀。持續高溫的那幾日,他神經質一般的守著溫度計一直看,35℃、36℃、39℃……溫度越來越高,他的心底卻越來越寒,越來越多的死參漂浮起來,養殖戶也陷入了絕望,“海參都被熱死了,很多養殖戶顆粒無收。”
根據《中國漁業年鑒》數據顯示,遼寧、山東兩地的海參數量占到中國海參市場的80%,夏季高溫天氣,卻使得兩地海參減產了近七成,目前據初步統計,海參受災損失面積超過95萬畝,損失產量6.8萬噸,直接經濟損失高達68.7億元。
海參將迎2-3年牛市
海參大量被“熱”死,造成了上億元的直接經濟損失,隨之而來的是整個海參市場的波動,眾所周知,海參的生長周期一般要超過三年,這也就意味著除了之前的囤貨,未來的2-3年,將面臨著無海參可收的境遇。物以稀為貴,一場史無前例的海參養殖大災難,立即產生連鎖反應,大連、福建多地所有品種的海參均全線上漲。
價格的變化在遼寧海參市場已經開始體現,調查發現,大連水產品批發市場的淡干海參價格已經上漲了約15%-20%,往常3-6頭規格鮮海參在120-150元/斤,目前已漲價至150-200元/斤,漲幅超過了30%。
青島地區海參市場也開始變化,島城一海參批發商告訴記者,青島地區的海參批發目前也面臨價格上漲的現象,每家店鋪根據海參產地不同、品牌不同,呈現20%至30%不等的漲幅。
由于受生長周期的影響,海參產量低的局面會持續發酵,從而影響市場未來一段時間的價格走向。“目前消費者可能還沒有直觀感受到海參原材料價格的上漲,但大連地區各品牌海參商家已經全面提價,不少批發商手中的貨源很緊缺。”一品康海參負責人趙經理告訴記者。
海參本身屬于高級消費品,從產量下降幅度與價格漲幅彈性來看,此輪價格上漲幅度有望超過之前價格漲幅。此次海參減產幅度之大,預計其對價格影響程度和時間跨度可能是之前未有過的。因此不少業內人士預計,在不考慮接下來其他自然災害影響的情況下,海參市場將可能迎來2-3年牛市。
面對著海參的減產,很多經銷商開始謹慎觀望,甚至一些經銷商坐地起價,發出暫停發貨的通知。很多海參商家的惜售心理明顯,希望各自手里壓的貨能在秋參上市前的“青黃不接”期以及冬季,賣出更高的價格。
隨著中秋節的臨近,秋冬進補季開始到來,此次海參價格上漲趨勢可能會大范圍影響市場,在中秋節前迎來更大漲幅,交易形勢也會繼續看漲。
一品康海參創始人任宗權說,海參原材料價格上漲30%左右,加之加工、運輸等環節成本的提高,目前青島市場的優質淡干海參、尤其是野生海參價格上漲迅猛,預計中秋節前漲幅將高達40%至50%,“預計國慶節過后,市場運行會慢慢平穩下來,但最終會呈現穩步上漲的趨勢。”
對海參價格持續上漲的現狀,很多中小批發商已經全面應對。業內人士分析認為,海參價格變化,呈現出了三年一輪回的大周期,預計今年中秋節前,海參價格有望達到高點。“今年9月,教師節、中秋節、國慶節相繼來臨,島城市場的海參價格將逐漸達到高潮,目前的供需已經出現失衡,漲價已成定局。”任宗權說。
海參減產,并沒有影響消費者對海參的需求,多年來進補海參的習慣,沒有減低大家的購買熱情,尤其是中秋節臨近,很多人將海參視為饋贈佳品,等待入手。有業內人士表示,此次高溫減產從某些方面來說也是好事,海參減產會加速海參市場的深度洗牌,加速行業的優勝劣汰,而質量過硬、價格優惠的海參無疑將獲得更多消費者的青睞。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綜合新聞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