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病原因] 引起金魚患出血病的因素較為復雜,一般有病毒性、細菌性和環境因素的影響引發:
1.病毒、細菌(一般認為由單胞桿菌)和寄生蟲侵害魚體致使魚體周身或局部受損。
2.水質關系 不管用自來水養魚,還是湖水或井水養魚,需經過靜置或曝曬2—3天后,才可使用。如果不經過處理直接使用,輕則使鰭鱗充血,重則會使金魚致死。
[癥狀] 周身鰭(基部更甚)、鱗間或局部充血、溢血、潰瘍、鱗片脫落;重則口腔、眼及內臟均有出血現象,病魚呆浮或沉底懶游,輕者食欲減退,重者拒食、體色暗淡、消瘦、分泌物增加,并發細菌性水霉病、敗血癥而死亡。
[發病季節] 終年可以發生,尤其以6—10月為多見。
[防治方法]
(1)除注意上述致病因素的預防外,在溢血處檢查有無寄生蟲,有則捉除。同時,用紅汞涂擦患處,然后放在小盆中漂洗一下再放回原池(缸)靜養,每天1次,痊愈為止。
(2)把病魚放入10—20毫克/升的呋喃西林或痢特靈的藥液或2%一3%的鹽水中浸泡10一15分鐘后,過洗入池(缸),隔天1次。
(3)嚴重者在10千克水中,加入100萬單位的卡那霉素或8萬一16萬單位的慶大霉素,病魚水浴靜養2—3小時,多則半天后換入新水飼養。每天1次,一般2—3次即愈。
南方漁網編輯:陳如燕
發表評論 |
用戶昵稱: | |
評論內容: |
|
滑動完成驗證: |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水族防治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