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浙江、杭州、珠海……10月以來,連州市德尚澳龍水產發展有限公司的訂單不斷,所產的澳洲淡水龍蝦供不應求。
不過,該公司38歲的總經理楊建強卻推卻了一些訂單,留下了一半的成蝦以備育苗。“今年剛試養成功,要為明年發展做儲備。”
這個位于連州市星子鎮赤塘村委會良塘村的澳洲淡水龍蝦專業養殖基地,是楊建強今年5月剛建立起來的。歷經半年摸索,試養取得了成功。
在他看來,澳洲淡水龍蝦售價高,生長速度快,養殖利潤空間大,但同時也面臨著苗種成活率低、市場影響力弱、技術不成熟等問題。
“誓把澳洲淡水龍蝦養‘大’!”盡管面臨種種困難,他依舊信心滿滿。為此,他專門聘請擁有10年養殖經驗的臺灣專家前來坐鎮指導。
他計劃通過建立“土塘+標準池育苗賣苗”“公司+農戶養殖商品蝦”的養殖模式,探索澳洲淡水龍蝦養殖及農村生態觀光式循環經濟建設,形成生態上和經濟上兩個良性循環,促進農業經濟發展,帶動周邊農戶共同致富。
采寫:南方日報記者 楊溢子 通訊員 陳智敏 賈民
攝影:南方日報記者 黃津
策劃/統籌:黃津
生態優勢 水質干凈成就高品質
在良塘村,十多口水塘一字排開。與普通魚塘不同的是,這些水塘鋪上了尼龍薄膜,塘底下四角竟還鋪設了瓷磚。
“這是我們根據澳洲淡水龍蝦生活習性而設置的。”來自臺灣的澳洲淡水龍蝦養殖技師董暉議告訴記者。
澳洲淡水龍蝦,原產于澳大利亞。因其個體較大,且外形酷似海中龍蝦,又只生活在淡水中,故被稱為淡水龍蝦。其個體一般重100克—200克,最大個體可達500克。
早在上世紀90年代,澳洲淡水龍蝦便在世界各地掀起養殖潮。中國的澳洲淡水龍蝦由湖北水產研究所引進,并首先在廣東和湖北兩省試養成功,而后又逐步推廣到江蘇、湖南、北方等地。
然而,由于推廣力度不足、投入較少、苗種成活率低等問題,特別是囿于苗種供應不足,澳洲淡水龍蝦養殖目前在國內仍未形成規模化。
近年來,由于主流養殖蝦類品種如南美白對蝦、羅氏沼蝦等的養殖效益下降,業內人士紛紛尋找替代品種,澳洲淡水龍蝦成為首選。
在臺灣的屏東地區,澳洲淡水龍蝦養殖業發展成熟,備受業界關注。董暉議就是其中的養殖戶之一,有著10多年的養殖經驗。
今年受楊建強的邀請,他來到連州星子鎮指導澳洲淡水龍蝦養殖。在他看來,土地資源是大陸養殖澳洲淡水龍蝦的一大優勢。
董暉議在臺灣有70畝的養殖基地,然而由于土地問題,一直難以進一步擴大養殖規模。“今年,楊建強在星子鎮建起140畝的養殖基地,比我歷經10年發展的規模就大了一倍。”這在董暉議看來,可謂大有可為。
“水溫和水質是養殖澳洲淡水龍蝦的關鍵條件。星子鎮養殖龍蝦的水來自泉水,水質軟且干凈,再通過人為增加礦物質,極易養成高品質的龍蝦。”董暉議介紹,澳洲淡水龍蝦的水溫需要常年保持在20攝氏度以上,連州位于南方,氣候適宜,更有利于龍蝦的生長繁衍。
效益可觀 每畝利潤近萬元
澳洲淡水龍蝦的生長速度快,從母蝦抱卵到長成2—3厘米的蝦苗,一般需要40—50天,養至四五個月時,便能夠達到100至150克重,成為可出售的商品蝦。澳洲淡水龍蝦最大個體能養殖至500克/尾規格,可媲美天然海水龍蝦,價格更高。
目前,楊建強養殖的第一批龍蝦已經上市,主打產品為100至150克重的成品蝦,主要銷往珠三角地區、長三角地區,批發價格為60元/斤,而市場販售價格則達到了128元/斤。
“目前基地的澳洲淡水龍蝦畝產量約400—500斤,每畝包括蝦苗、農資、人工工資、少量飼料等成本約為1萬多元,每畝凈利潤近1萬元。”楊建強說。
價格的高漲表明了該品種市場的供不應求。隨著近年來市場需求的逐步增大,不少人看到了商機,紛紛投身到養殖澳洲淡水龍蝦的浪潮之中。
去年開始在珠海斗門嘗試養殖的楊建強,就看到了其中的商機,“近年來,江浙一帶比較盛行養殖澳洲淡水龍蝦,而在廣東,珠海、中山、江門等地的養殖戶也逐步增多。據我了解,去年廣東的總養殖面積不超過1000畝,今年的養殖規模卻翻了近一倍。”
今年在連州養殖的澳洲淡水龍蝦成功上市,堅定了楊建強的發展決心。他計劃明年將養殖規模擴大到600畝,其中300畝為基地自行養殖,300畝為“公司+農戶”養殖模式。
今年是試養的第一年,為確保明年的苗種供應,楊建強只出售了一大部分成蝦,余下的全部用于育苗。“今年的蝦苗全部都是從臺灣購進,我們目前正在嘗試育苗而且已經初步成功育苗,計劃明年自主供應苗種。”
技術升級 科研投入百萬元
盡管澳洲淡水龍蝦的生長速度快,價格高,但苗種成活率低卻成為了一個大問題。
抱卵的種蝦有專門的“產房”。董暉議介紹,澳洲淡水龍蝦的繁殖比較特殊,有在腹部抱卵的習性,其本身的懷卵量就較小,一般在200粒~500粒,但由于同類相殘、自然死亡等原因,一只親蝦最終一般只能育出數十只,最多只有一二百只子蝦,因而限制了苗種的規模化生產。
楊建強介紹,目前國內江浙以及江門、中山等地都有養殖戶嘗試育苗。“2—3厘米的蝦苗價格為1.5—1.8元/只,然而因為蝦苗產量低,育苗的利潤空間雖大,但總體利潤低。相比之下,養殖環節的利潤反而高,所以,目前育苗的養殖戶很少將蝦苗外銷,幾乎都是自己養。”
今年,楊建強也開始嘗試進行育苗。經過與董暉議的商議,兩人目前采用的是澳洲淡水龍蝦集約化人工繁育技術。在這項技術中,保持水溫是至關重要的環節。“只有在水溫達到25攝氏度以上,成熟期的母蝦才會抱卵。”董暉議說,為此,基地目前正在興建冬棚,通過深水塘及安裝鍋爐、太陽燈、暖風機等方式保持水溫。
目前,澳洲淡水龍蝦的繁殖規律尚未完全掌握,苗種的供應沒有從根本上解決,產量上不去,市場影響力相對較弱。“在養殖操作上,目前還沒有形成完整的技術體系或操作規程,現在養殖戶基本是憑著自己養殖經驗來養的。由于對澳洲淡水龍蝦的食性缺乏系統的研究,目前還沒有飼料廠生產專門的蝦料。”董暉議介紹。
為此,基地的生態飼料都是通過董暉議指導后自主配制的,其中包括有機蔬菜、雜魚等。“這樣養出來的龍蝦,外形上更加美觀,肉質也更為甜美爽口。”楊建強說。
如今,德尚澳龍水產發展有限公司已投入近500萬元,其中用于科研的投入就達上百萬元。楊建強計劃,“3年內投入2000萬元,誓把澳洲淡水龍蝦養‘大’。”
微訪談
打造澳洲淡水龍蝦產供銷一條龍產業鏈
——對話連州市德尚澳龍水產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楊建強
《南方日報》:你之前在珠海創業,怎么會想回到連州搞農業?
楊建強:我一直在珠海做生意,包括房地產、建筑、酒店等。去年開始在斗門養殖澳洲淡水龍蝦,覺得不錯。我是土生土長的連州市星子人。人到中年,思鄉心切,家鄉星子生態好,發展漁業空間廣闊,所以我便回來試試。家鄉還沒有人養殖過澳洲淡水龍蝦,如能試驗成功,必能在家鄉開辟一個新的行業,也期望能借此帶動家鄉群眾增收。
《南方日報》:澳洲淡水龍蝦多年前已在國內多地進行養殖,但一直未形成規模化養殖,你認為其受制約因素是什么?
楊建強:一方面,過去澳洲淡水龍蝦的市場推廣力度不足,投入較少,未能形成完整的養殖技術體系;另一方面,澳洲淡水龍蝦的個體產苗量少也是主要因素之一,同時投資成本的加大在一定程度上局限了苗種的生產。
苗種的供應問題未能解決,需要建設更多的育苗車間進行生產,才能進一步推廣發展。因此我在今年試養的時候,便花大力氣開展苗種培育,從現在的效果看來,取得了初步的成功。有了苗種保障,這是今后大規模發展的基礎。
《南方日報》:你對這一項目的未來發展有何規劃?
楊建強:我個人非常看好澳洲淡水龍蝦的發展前景。伴隨著城鄉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的生活方式、消費觀念不斷改變,澳洲淡水龍蝦需求量會越來越大。
下一步,我計劃擴大養殖規模,并在廣州、珠海、中山三地開設餐館,主打澳洲淡水龍蝦主題餐飲,構建澳洲淡水龍蝦供產銷一條龍產業鏈。
同時,探索澳洲淡水龍蝦養殖及農村生態觀光式循環經濟建設,把發展水產養殖業和第三產業結合起來,在連州建立“特色農業生態旅游觀光餐飲”。
記者觀察:發展特色農業 助推精準扶貧
楊溢子
產業發展是脫貧之本、富民之源。在貧困地區,培育優勢突出、特色鮮明、綠色高效的特色農業產業,無疑是有效提升地區自我發展能力的重要舉措和實現精準脫貧目標的關鍵之策。星子鎮的澳洲淡水龍蝦養殖項目就是一個鮮明的例子。
要幫助農民真正地實現脫貧,必須改變傳統種養千年不變的陳舊模式,推動特色農業由單純的種、養向產、加、銷一條龍的方向發展。同時,努力實現一二三產業融合,走高效、生態、精品、特色路線。
提升農業科技扶貧能力是關鍵點之一。針對貧困戶的特點,大力推廣簡單、實用的種養技術。可與地方性的教學科研機構成立專門的技術研發中心和人才培訓基地,開展專業的農業技術技能培訓。
強化龍頭企業、合作社等的帶動作用同樣重要。連州應加強對輻射能力強、產業鏈條完善的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的支持力度,完善相關的扶持政策,適時引導企業做大、做強,切實發揮龍頭企業的核心輻射帶動作用。
因地制宜選擇產業扶貧項目。做什么樣的產業項目,必須尊重農民的意愿以及市場的規律。連州應多發掘一些適合市場需求、符合當地資源條件的產業扶貧項目,并且擴大產業規模,延長產業鏈條。
此外,還應加強打造“農業+旅游”等新型業態。充分發揮連州的旅游資源和品牌優勢,實現農業與旅游有機融合,推動農業產業的跨界發展,大力推出“農業觀光+休閑游”“農產品展示+農事體驗游”等系列旅游產品。
縱深
精準扶貧示范基地
以“公司+農戶”模式促脫貧
楊建強建立的澳洲淡水龍蝦基地,同時也是連州市精準扶貧示范基地。
今年7月,清遠市委書記郭鋒前來實地調研時對此項目表示肯定。“選擇一個好項目、好品種是帶領貧困戶成功脫貧的關鍵因素。”郭鋒希望楊建強要發揮養殖場的品種和項目優勢,使其成為貧困戶脫貧致富的好路子。
星子鎮黨委書記林慶輝介紹,目前該基地與水源村、東紅村、赤塘村、清江村、沈家村等5個村委會簽訂了合同,當地貧困戶以扶貧資金入股的形式,獲得每年固定分紅。
澳洲淡水龍蝦是目前世界上的名貴經濟蝦種之一,該品種生長快速、抵抗力強、病害少、收益高,是適合廣泛推廣、大規模養殖的革命性龍蝦品種。因此,楊建強對這一項目十分看好。
“澳洲淡水龍蝦養殖成本低,周期短,每4個月可養殖一季,畝產純收入可達1萬多元,公司會預先提供蝦苗、飼料等給村民,再統一收購成品龍蝦,統一銷售,帶動村民共同致富。同時,我們也會優先聘請村里的貧困戶。”楊建強介紹。
一方面,該項目可以豐富市場供應,增加農民收入,幫助農民脫貧致富,是非常好的扶貧產業。龍蝦食性廣、生長快、耐低溶氧、抗病力強、易養殖,該項目周轉快、風險低、效益好。
另一方面,這一項目解決了部分農村勞動力就業問題,增強農民的商品意識,引導農民轉變觀念,適應市場經濟的需要,并依據市場行情,利用高科技生產養殖技術來指導水產養殖,以獲取最大經濟效益。
此外,項目的建成還可以帶動其他服務行業的發展,形成學、供、銷、餐一體化,線上線下銷售,可以帶動農業、運輸、餐飲、電商、精深加工等相關產業發展,形成產業鏈,社會效益良好。
楊建強希望通過建立“土塘+標準池育苗賣苗”“公司+農戶養殖商品蝦”的養殖模式,配合農村生態旅游觀光發展的路線,探索澳洲淡水龍蝦養殖及農村生態觀光式循環經濟建設,把發展水產養殖業和第三產業結合起來,形成生態上和經濟上兩個良性循環,力圖給企業帶來經濟效益的同時,又能促進當地農業經濟的發展,帶動當地農戶共同致富的總體目標。
其中的“公司+農戶養殖商品蝦”模式,即由公司統一供應蝦苗、統一養殖流程、統一回收成蝦、統一品牌銷售,養殖戶負責養殖、嚴格按照公司制定的養殖流程要求和指導進行養殖。目前,已簽訂合同的養殖面積70畝。
楊建強對龍蝦養殖的前景有著極大的信心,“我們希望以澳洲淡水龍蝦養殖為載體,通過發展特色水產養殖業,輻射和引導項目周邊地區農業走向產業化,帶動周邊農戶致富。”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綜合新聞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