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孤嶼江心嶼近年來深受“南沖北淤”困擾,為此我市將對附近甌江航道開展治理,提升景觀效果,保障航行和防汛安全。甌江鳳尾魚是溫州市民喜愛的魚類,也是很有經濟價值的魚類,但現在卻越來越少了,有漁民期盼江心嶼南北汊整治應多考慮生態保護,別破壞魚類家園。
昨天,溫州市海洋與漁業局相關人士建議,江心嶼航道整治需考慮上世紀90年代甌江口的地質地貌,這樣有利于恢復鳳尾魚傳統產卵場,促進資源恢復。
溫州甌江鳳尾魚旺發于暮春初夏,尤其是端午節前后,每當此時,來自淺海的鳳尾魚,搖頭擺尾,雌雄結伴,溯甌江而上,在溫州江心孤嶼一帶甌江中產卵,形成一年一度的鳳尾魚汛。此時,鳳尾魚最為肥美,人們紛紛在此時一飽口福。鳳尾魚,體銀白色,狹長側扁,腹有棱鱗。它紅腮白鱗,尾部分叉,形如鳳尾,而得名“鳳尾魚”。
市民:溫州人鐘愛的鳳尾魚,如今越來越少了
溫州江心孤嶼不僅景色美,其附近江中所產的鳳尾魚味道也很鮮美,正如當地歌謠所唱:茶山楊梅雁蕩酒,江心寺后鳳尾魚(注:江心孤嶼上有一古寺,名為江心寺)。
溫州人對鳳尾魚更是情有獨鐘,在婚宴或招待貴客的宴席上,鳳尾魚往往是首選,常作冷盤讓人嘗鮮。
“我最喜歡油炸鳳尾魚,飄香四溢,吃上幾口,滿嘴生香,獨具風味。”市民潘先生說,小時候一家人聚餐或去酒店吃酒,餐桌上必備的一道菜便是鳳尾魚。20多年前可以經常吃的鳳尾魚,如今越來越少,很多酒店都吃不到了。
周師傅甌菜館負責人周雄介紹,如今鳳尾魚在老百姓的餐桌上確實越來越少見,一個跟它的產量減少有關,另一個和成本有關,“現在鳳尾魚市場價大概20元一公斤,但黃魚鲞價格10元一公斤,而且都是人工養殖的,產量更大。”
漁民:以前產量大他們爭著捕撈,現在很少去捕
漁民老金來自永嘉甌北,常年以捕魚為生。回憶起當年在甌江口捕撈鳳尾魚的情況,仍然記憶猶新。
“每年端午節前后是甌江鳳尾魚最多的時候,一網下去就有好幾百斤,收益頗豐。”老金說,當年的鳳尾魚因產量大,收益好,是漁民們最喜歡的經濟魚類。加上溫州市民喜歡吃鳳尾魚,因此每年端午節前后,甌海口上都會掀起一場捕魚盛況,漁民還常常為搶生意而打架。
鳳尾魚的產卵場位于市區七都島與東甌大橋之間的水域,而江心嶼北面正好位于該水域中間位置。每年4月下旬,成熟的鳳尾魚游向該水域產卵,5月初,漁民們會在它們洄游的路上布上漁網。6~7月上旬的產卵盛期,市民從東甌大橋往下看,就能看到一場捕魚盛況,一直隨著8月鳳尾魚產卵期結束而結束。
“這些年鳳尾魚產量少了,加上甌江口河砂開采,漁民很少自發去捕撈鳳尾魚。”老金說,如今市場上賣的鳳尾魚很多都是福建一帶運過來的。
調查:產量從上世紀90年代五六百噸銳減為2015年不到百噸
針對甌江鳳尾魚日漸減少的事實,溫州市海洋與漁業局下屬單位溫州市漁業技術推廣站早在2015年就聯合浙江省海洋水產研究所做過一次詳細調查。
市漁業技術推廣站站長陳堅介紹,2015年的調查結果顯示,隨著對海洋資源需求的增加以及人類活動干擾的加劇,甌江口的鳳尾魚資源呈驟減趨勢,從上世紀90年代五六百噸的產量銳減為年產量不到100噸。
“現在的情況也不是很樂觀。”陳堅說,接下來他們會再做一次調查,不過想恢復到昔日產量是不大可能的。造成鳳尾魚資源匱乏,主要有以下幾個因素:
一、鳳尾魚繁殖環境遭到破壞。甌江口航道內的河砂開采改變了部分河床原貌,直接破壞了鳳尾魚的產卵場、索餌場及洄游通道,對鳳尾魚的生存、繁衍等生命活動造成直接和間接影響。
二、鳳尾魚產卵親體數量銳減。鳳尾魚產卵期與捕撈期重疊,甌江口水域的電脈沖拖網有害漁具捕撈強度極大,無限制的捕撈對甌江口鳳尾魚資源破壞起到疊加作用。
三、仔魚資源遭破壞性捕撈。長期以來許多漁民常年在甌江口、北支門地區和洞頭列島一帶水域設置深水張網等,大量捕撈鳳尾魚等幼魚。
建議:江心嶼航道整治需考慮上世紀90年代甌江口的地質地貌
如今隨著我市對江心嶼南北汊整治工作的開展,對甌江鳳尾魚的生存環境是否會造成新的影響?
“這個目前情況不明朗,還不好說。"陳堅說,江心嶼航道整治是必須要做的,建議相關部門在拿出整治方案時充分考慮上世紀90年代甌江口的地質、地貌,盡量恢復和保留到當初的樣子,這樣才有利于恢復鳳尾魚傳統產卵場,促進資源恢復,避免出現之前因為河砂開采造成的產量銳減的遺憾。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綜合新聞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